木匠皇帝明熹宗一生过得幸福么?_明朝著名的“木匠皇帝”,是哪个,朱由检、朱由校、朱由榔?
-
-
1、 木匠皇帝明熹宗一生过得幸福么?
首先,他过得幸福与否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后人只能做推测。
朱由校其人童年较为不幸,父亲朱常洛是个爹不疼的孩子,神宗喜欢三子朱常洵。他朝不保夕,对儿子朱由校自然谈不上有多关注。而生母王氏地位低下,出身宫女。
登基之后,朱由校没有放弃帝王责任,他尽力维持大明帝国的运转,与东林党为敌,任命毛文龙,袁崇焕,孙承宗维持辽东。
他爱好木匠活,但是没有因此对朝政放手不管,他是悲剧人物,徒留悲叹给后世。
-
2、 明朝著名的“木匠皇帝”,是哪个,朱由检、朱由校、朱由榔?
天启帝朱由校,神宗的孙子,光宗的嫡长子。
由于万历宠爱郑贵妃,想立朱常洵为帝,导致国本之争。太子光宗朱常洛不受待见,耽误了天启帝的学业!
据说天启帝是文盲,不识字!
-
3、 如何评价木匠皇帝朱由校?
提起木匠,大家大概会联想到有着粗粝手掌的手艺人,他们身上粘着干活时飘起的木屑,朴实的脸庞上是恬淡自在的神情。而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皇帝,他被戏称为是“木匠皇帝”。但和靠这门手艺自力更生养活自己与家人的劳动人民不同,他精于技艺,面临的更多的是混乱。那么这位皇帝究竟是谁呢?且随笔者一探究竟。
他便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为什么会对木工活感兴趣呢?这与魏忠贤的影响是分不开干系的。他不但经常给朱由校讲朝堂外的见闻,还自掏腰包买一些市面上奇巧的玩具,让幼时的朱由校大开眼界,从而让朱由校对木匠活和机械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朱由校也是个很聪明的人。由他打造出的床相比前代的笨重更显精致轻巧。而且他亲自设计打造的物件,完成之后会让太监拿到宫外的市场上去卖,当听说卖了个好价钱以后会非常高兴。他还酷爱建筑,在紫禁城的大殿重修的过程中,他也热心的亲临现场进行指导,提出的意见相当专业,在这些领域里可见他是很有天份的。
那么朱由校是不是沉迷于木工活便不理朝政了呢?关于这件事是有争议的,一种说法是:魏忠贤每次都趁朱由校干活的时候禀奏政事,朱由校一心沉浸在活计里,常常以“你依照典章制度办事就好。”搪塞过去,可以说是不大理政事;而还有种说法是:《酌中志》中记载,朱由校“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并没有因为专注兴趣就荒废了紧要的国事政务,是很认真地在听。至于具体什么样子,我们现在大概难以窥见,但在朱由校执政时期,东林党争依然激烈,而朱由校也十分纵容其乳母客氏和她的相好魏忠贤,他们两人同流合污,打击异党,迫害忠良,发展自己的势力,和东林党派也一直明争暗斗。而朱由校似乎对此并没有察觉到。
在朱由校执政时期,辽东后金也一直是个很大的威胁,天启六年(1626)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进攻宁远,好在袁崇焕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不久用红衣大炮击败了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天启六年(1626)夏天,京师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旱灾和蝗灾。同年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天灾人祸交杂,朝堂岌岌可危。
朱由校的一生看上去有些荒诞,又有些昙花一现的味道。天启七年(1627)八月,朱由校在客氏、魏忠贤等人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却不料一阵风袭来,船翻人掉,朱由校虽然被人救起,却落下病根,后因连续服用名为“灵露饮”的药得了肿胀病,最终一命呜呼。临死前传位给其弟朱由检,尚叮嘱重用魏忠贤。
朱由校作为一位皇帝,也许称不上文治武功,但要是把他看作一个普通人,他身上其实也有许多闪光点,比如他在木工和建筑都颇有研究,他造出来的东西都精妙绝伦,若是放在现在,也许也可被叫做一代大师。即使作为一位皇帝看待,他重用魏忠贤,尽管人们多议论其昏庸,但不得不说,魏忠贤确实与东林党形成了制衡,有利于制约东林党的势力;他还提拔重用登莱抚臣袁可立等将领来抵御后金的侵略,尽管朱由校自己比较优柔寡断,东林党也一直对朝政指手画脚,但在对外战争方面还算比较强硬。由此看来,朱由校虽然以“木匠皇帝”闻名,但也并非就是昏朽荒唐的人。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一定要多方面,褒贬得当。
-
4、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寄园寄所寄》 个性皇帝朝朝有,大明王朝特别多。明代皇帝共有十七位,都很有个性。有要饭当和尚出身的开国者太祖;有为了争夺皇帝位子,把自家晚辈拆分的成祖;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坐班的神宗;有开酒楼卖猪肉自封大将军的武宗,还有就是 擅长木匠手艺的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喜好木匠活,对于一个近于文盲而又身份特殊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他资质聪明,秉性贪玩,醉心木作。
如果生在现代,他很可能成为一位建筑学家。在木工技艺方面,他有许多的发明创造颇符合今日科技创新之要求。当时床具极其笨重,需要十几人才能搬动;不仅用料费,而且样式也极其普通。
明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了一张床—不仅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而且床架上还雕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故宫黄花梨折叠床】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的天份,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和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工匠望尘莫及。凡是他所看过的木作器、亭台楼榭,他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他亲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明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极其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不仅厚而且,明熹宗便命令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容一人、涂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以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明熹宗往往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另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三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 明熹宗还想做一个出色的建筑师。他孜孜不倦,“膳饮亦忘”由此可见其创造欲的旺盛。他曾经在宫中仿照乾清宫的样式,做了一座微缩模型宫殿高不过三四尺但其中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后来他终于在现实中过了一把建筑师的瘾,天启五六年间,朝廷对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座主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
明熹宗在工程中大显身手,从起柱到上梁,再到外部装饰,他都亲临现场,仔细指导,高兴了还会当场脱掉外衣,卷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大干一场。
明熹宗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只爱木工。玩木成痴,是以为被皇帝耽误了的好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