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天你成为圣人,你最想做什么?_为什么一般人无法成为圣人?


- #问答
  • 1、 假如有一天你成为圣人,你最想做什么?

    我有自知之明,不会成为圣人;假如就是假如,永远不会成真。

    圣人有别于常人,所站高度不同,视野不一样。让一个常人去想如何做一个圣人,所谓圣人的想法还是常人的思维。

    就今天的思考,圣人只是传播乾坤之道,手中很少握有权利。据老子所言,世人对《道德经》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或亲近、或践行、或远离、或大骂…

    我虽然与圣人差距很大,但每时每刻都努力以君子自居,努力的去做一件事情,利人利已,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也要利已而不损人,面对损害他人利益的时候,选择牺牲自已的一点利益而不去损害他人利益。

    圣人终究还是人,不求做圣人,只求做一个守住道德底线的人。如果人人都可以守住道德底线,法律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 2、 为什么一般人无法成为圣人?

    南河吐云气,

    北斗降星辰,

    百灵咸仰德,

    千年一圣人。

    纵观世界史,遍看芸芸众生,来者千千众,去者万万千。凡人无数,草民遍地,而精英,怪杰,伟人却寥寥无几,圣人更是微乎其微。这是人类社会現实,也是动物界普遍現状。圣人的产生是天时、地利、人和所决定,也是天赋形成,基因不断地传递,到了一定时期而呼之欲出。圣人在人生少年和青年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读遍了万卷丛书,并且用自身聪慧的天赋,洞悉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奥秘,走在了人们的前列,为人类社会阐明了真理,指明了方向。而凡人在出生时就陷入人类的予盾体,沌沌屯屯,一生充满疑惑和不解,生活的艰难和困苦,自身还缺乏先天条件,故大多数疲于奔命,劳顿一生,稀里胡涂地终了一生。麻雀多,而凤凰少,草民多,而圣人少,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 3、 你是乐意当神仙,还是喜欢当圣人?

    我既不愿当神仙,也不想当圣人。

    神仙不食人间烟火,而我喜欢五谷杂粮。神仙高高在上,却也冷冷清清。神仙长生不老,而我只想春夏秋冬,生命该有荣枯,有轮回。

    圣人更是难做。圣人需要大智慧,圣人要有大胸怀,圣人要有大慈大悲。

    高处不胜寒,我还是当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小百姓吧。

  • 4、 现在急着当“圣人”的人太多了,一本正经的胡说,你怎么看?

    这种人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比如说我以前有个同学一直喜欢吹牛逼。也不知道他说的多少个了,反正还记得一两个。一次我跟同学说你们跟家长学过多少道菜了,我问的那个同学都还没有回答,他就先抢着说:“我会所有的菜。”为了拆穿他,我说了几到根本没有的菜他都说会做。自己脑补一下场面

  • 5、 孔子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为圣人的?

    孔子在世时就已经因博学而被称为天纵之圣,木铎之圣。

    孔子少年好学,19岁成婚。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常发表一些见解。到27岁左右,孔子开始办私人学院。孔子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开始问于朝政,并出仕修经。55岁开始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68岁时孔子回到鲁国,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执教。73岁驾鹤仙去。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与“仁”。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居于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显学。西汉中期,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东汉期间,把孔子作为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唐代,大规模兴建文庙,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最终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