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富豪集团与军阀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_民国的军阀混战和东汉的军阀割据有什么区别?
-
-
1、 三国时期的富豪集团与军阀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
从战国时期吕不韦,“奇货可居”而位列秦国相国,与秦庄襄王共分秦国,成为天下商人的榜样。
同时商人待遇低下,若无权势者庇护,难以生存进行物资交流,因此富豪巨商皆对攀附权贵极尽心力。
乱世之时,若有强者庇护,商贾之家尚可保全,若无强者庇护,敌军入城只能束手无策任人宰割,那样的结果自然难以想象。
因此,徐州的糜竺兄弟,主动献出全部的身家与刘备,希望刘备成为家族的守护者,若刘备能够建立基业,不仅可以提升家族地位,更能够光宗耀祖富贵无边。
此外江东孙氏起兵之初依仗周瑜家族,后得到张氏等家族的支持,曹操也是由各家族联合支持,才能征战四方而钱财用度。
可以肯定的是,糜氏家族在刘备的扩展中,也逐渐走向仕途,张昭等也参与东吴建设,两者的利益逐渐融合,虽然呈现依附状态,但鼎力的局面,也导致士族拥有相当的自治权利!
各家族更看重的是利益,只有带给家族利益的政权,才是效忠的对象,所以,这样的依附关系并不稳固。
-
2、 民国的军阀混战和东汉的军阀割据有什么区别?
民国的军阀混战和东汉的军阀割据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中央政府统治无能的时候,对地方政权缺乏有效控制,造成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民不聊生,发动了大的叛乱。既得利益者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纷纷组织乡兵团练等各式武装保卫自己的权益,后逐渐演变成割据一方的私人武装的军阀。
在此,我只说明这两个时期的军阀的一个显著区别。东汉末年的军阀是属于自主创业,而北洋主流军阀一直是跟别人打工。这个别人是谁呢,我们在接下来说明。
对于东汉时期的魏、蜀、吴三国来说,都是想统一整个华夏民族,但是三个人都太厉害了,结果就势均力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等三个人都去世之后,就剩下司马家族一家独大了,他窃取了曹魏的政权,从而逐步统一了全国。虽然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曹操,刘备,孙权是跟司马家族打工,但这并不是他们三个的初心。
对于民国时期的军阀来说,由于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已经不能独立存在,而一直受帝国主义势力的左右。帝国主义国家各个都对中国垂涎三尺。所以北洋军阀从袁世凯开始就跟帝国主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皖系和奉系是日本的扶持对象,直系军阀是英国的扶持对象,西北军是苏联的扶持对象。从一开始就是相互利用的局面。军阀的上台和发展离不来帝国主义的支持,但是这不是免费的午餐,帝国主义希望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是我认为民国的军阀混战和东汉的军阀割据比较大的一个区别。
其实民国时期的军阀在面对国家大义面前都还是有高尚的操守的。但是我也挺纳闷的,为啥一千多年过去了,四川的军阀依旧是刘?为啥民国时期大家打是打的很热闹,输了时候发个全国通电宣布下野就可以了?
-
3、 袁绍是三国强大军阀,被人称最窝囊的人,千年后有人称帝为何称其后人?
袁绍这人其实挺有意思,
一般人们喷他不愿意听谋臣意见,其实是错的
袁绍虽然嘴上反驳了,但是还是这么做的。
田丰说,曹操去打刘备了,咱打曹操把,袁绍不同意
【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
但是袁绍是怎么做的呢,
【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还是乖乖的率领大军前去攻打于禁
田丰说,咱们主力不要打,就派边军去
袁绍不同意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
但是袁绍是怎么做的呢,
【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
还是乖乖的派边军去袭扰
沮授说颜良不能单独派出来,
袁绍不同意
【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
但是袁绍怎么做的
【绍遣郭图、淳子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还是乖乖的让郭图和淳于琼协助颜良
袁绍就是这种人
你说他不听吧,还是听了
说他听了把,他又用的似是而非
但是他不会承认是用了你的计策,总会表面上否定,然后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去实现这个计策
十胜十败中这样评价袁绍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
何为多谋少决,
其实可以参考,同样被称为多谋而少决的诸葛亮
诸葛亮虑诸将皆不如己,所以连20刑仗这种小事都要过问
但是袁绍没有诸葛亮的能力却得了诸葛亮的病
兵败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