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杀吕布的时候询问了刘备的意见,刘备是不是在忽悠曹操?_曹操缢死吕布,真的是被刘备忽悠吗?谁低估曹操了?
-
-
1、 曹操在杀吕布的时候询问了刘备的意见,刘备是不是在忽悠曹操?
我是清风醉史,我来回答此问题。
曹操是何等的角色,《三国志》评价他“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什么意思呢?就是曹操的才能超过当世其他豪杰,这也包括陈寿的先主刘备。吕布被俘,曹操帐下谋士如云,特别推崇的谋主郭嘉就在身旁,为何不问郭嘉,反而会听身为外人的刘备的建议?所以说,
曹操杀吕布并不是刘备的忽悠,而是曹操本来就要杀他,只不过借刘备之口说出来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看看曹操下决心杀他的原因:
一、吕布性格反复,难以收服。
吕布
“三姓家奴”的名声,遗臭万年。这倒不是真的抹黑他,他以往的经历证明,吕布是个毫无道德感的纯利己者。先后背叛的人都对他有知遇之恩,可是他翻脸的时候,无丝毫的羞愧。 1、背叛丁原 吕布因弓马娴熟、骁勇尚武而被并州刺史丁原喜爱,提拔为一州主簿,把他放在身边做事。因宦官乱政,大将军何进招丁原部进京除奸,可还没等他们展开行动,何进被宦官们杀死了。
这时,董卓抓住机会进京控制了朝局,但丁原的存在,对他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因此,董卓许下好处,诱使吕布杀了丁原,进而吞并了丁原的军队,并与吕布结为父子,提拔他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2、杀死董卓 关东联军起兵讨董时,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因为对吕布的信任,时常命令吕布作为自己的侍卫守卫中阁,曾因一件小过错而向吕布掷出手戟,但并没有伤他之意。
吕布对此耿耿于怀,被司徒王允说服,突然出手刺杀了董卓,因功封温侯,迁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与王允同掌朝政。
3、先后背叛袁绍、刘备 董卓死后,贾诩献计李傕和郭汜二人,招揽旧部,攻入京城,吕布不敌,狼狈而逃。
吕布先是投靠了袁绍,仗恃自己的战功,向袁绍要兵要权,被袁绍猜忌,最终偷偷溜走。后来在兖州被曹操所败,到徐州投靠刘备,在刘备抵御袁术的进攻时,偷袭占领了徐州。
总之,吕布以往的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个忠心的属下,纯粹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到了哪里,那里就不得安宁。
二、与曹操有仇
在吕布从袁绍处逃亡后,来到了曹操的大本营兖州。此时,陈宫因不满曹操乱杀儒士,联合张邈迎吕布入主兖州,如果不是荀或和程昱努力维持,整个兖州都被吕布所占。
这次动乱,使得曹操不得不放弃对陶谦的征伐,回师自救,虽然战而胜之,但损失必不可少。不仅打乱了原有的策略部署,还使得根据地民生凋敝,经过很多年才慢慢恢复。
因此,曹操对吕布也是恨之入骨的。
三、收张辽以及精兵之心
徐州之战,吕布战败,势力土崩瓦解,但吕布手下大将张辽是曹操非常看重之人,再者曹操也垂涎吕布麾下精锐之兵(1、陷阵营;2、西凉骑兵)。
如果让吕布活着,他原来手下将士必然难以归心,如果有个偶然的机会,很难保证他们不跟随吕布再次反叛,所以吕布必须死,这样才能安将士之心,使他们尽快融合到曹军阵营中。
四、叛逆之徒必须死
吕布在徐州时,曾两次联合袁术(袁术此时已称帝),
已经成为朝廷的叛逆,人人得而诛之。曹操杀他, 一是给东汉朝廷一个交代,二是给手下将军们一个警示,不要学吕布,反复小人,绝没有好下场。 以上四点,才是曹操杀死吕布的主要原因。至于在刘备的劝说后,才杀死吕布的行为,只不过是借刘备之口,顺手而为的行为罢了。
-
2、 曹操缢死吕布,真的是被刘备忽悠吗?谁低估曹操了?
吕布的死,《三国志》里记载的很清楚:
曹操遂生缚吕布,吕布曰:“缚太急,小缓之。”曹操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吕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吕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吕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曹操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吕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曹操颔之。吕布因指刘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吕布。枭吕布首,然后葬之。
曹操杀吕布,与刘备的话没有丝毫的关系。曹操虽然爱才,却不敢收留吕布。
首先,吕布的人品,天下人都知道。反复无常,狡利唯视,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出卖一切的人,“丁建阳与董太师”就是例证。吕布已经是天下人共骂的“三姓家奴”,曹操怎么可能留下他,让天下人耻笑呢?
其次,吕布是万人敌,“虎狼”之勇。曹操怎会留下他与他合作,吕布反复无常的性格,突然间反了曹操,曹操怎能抵挡呢?他留下吕布,就等于是养虎为患,等于是自己埋身边一颗炸弹。所以,曹操杀吕布是必然的。
不过,曹操奸雄,他只是顺便留给刘备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刘备话一出,曹操就来个顺坡下驴罢了。那意思是,我还是听了刘备的意见将吕布杀了。
刘备也只是随口而出,“你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吗”?吕布那样的人,天下人都知道他做了什么,何况曹操呢?所以曹操杀吕布,根本谈不上是刘备的忽悠,也谈上是刘备低估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