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代枭雄乱世军阀袁绍三子谭尚熙兄弟如何评价?_为什么东汉末年这么混乱,枭雄混战但却没有外族入侵呢?


- #问答
  • 1、 东汉末年一代枭雄乱世军阀袁绍三子谭尚熙兄弟如何评价?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我是历史的浮沉,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要想评价袁谭、袁尚和袁熙兄弟三人,就一定要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建安七年(202年),雄霸青、幽、并、冀四州的大军阀袁绍病死,其死后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分别统治一个州,长子袁谭领青州、次子袁熙领幽州、少子袁尚领冀州、外甥高干领并州。

    在袁绍临死的时候,袁绍本意是想让少子袁尚继承自己的位置,但是由于这是废长立幼的行为,在继承人的问题犹豫不决。等到袁绍死后,袁氏集体分成了两派立刻就开始了内部斗争,审配和逢纪伪立遗令拥立袁尚为继承人,辛评、郭图则归付于袁潭,此时袁尚的实力在袁潭之上。

    兄弟相争

    一开始,袁潭和袁尚兄弟两人并没有公开决裂。在面对曹操的攻击时,袁尚不给袁谭援军且派出了逢纪监视他,一怒之下杀了逢纪,兄弟二人渐生嫌隙。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打黎阳,大败袁尚和袁谭的军队,二人退守到了邺城。

    曹操在击败袁谭和袁尚后选择了退兵,随着曹操的退兵,袁谭和袁尚在新仇旧恨的加持下互相打了起来,占有优势的袁尚击败了袁谭。袁谭被袁尚包围后,派遣了辛毗向外敌曹操求援。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派兵包围了邺城,在邺城之战中袁尚的军队被彻底的击败,袁尚逃亡到幽州袁熙处。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兴兵进攻南皮,袁谭虽奋力抵抗仍旧不敌曹军,最终战败身亡。

    建安十年(205年),袁熙的部下焦触、张南等人叛变,袁熙和袁尚逃到乌桓。建安十二年(207年),转投到公孙康处的袁熙和袁尚,后来两人的人头又被公孙康献给了曹操。

    我认为袁谭、袁尚和袁熙兄弟三人均是能力有限的人,三人联合尚不能抵抗曹操,更何况袁谭和袁尚还互相内斗,袁氏必败无疑。

    三人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兄弟阋于墙

  • 2、 为什么东汉末年这么混乱,枭雄混战但却没有外族入侵呢?

    枭混战各霸一方,三国各自为政,都是一把手亲自挂帅。其他小小外族根本望尘莫及。

  • 3、 东汉末年的乱国枭雄董卓最忌惮的人是谁?

    董卓最忌惮的人当然是盖勋了。


    出任地方

    盖勋出身凉州敦煌郡,其家族世代为官,同样的,盖勋年轻时就举孝廉,在汉末时,他在汉阳郡(凉州州治所在郡)担任长史。

    汉灵帝的宠臣梁鹄担任凉州刺史时,就曾多次听从盖勋的意见,盖勋本人在凉州也有极高的声望。

    例如边章、韩遂叛乱之时,叛军进军至阿阳县,盖勋临阵出来痛骂边章、韩遂甘心做贼,此二人羞愧难当,不战而退。在此之前,边、韩二人也都是凉州官员,士人出身,他们在金阳郡被困时投敌,和盖勋比较起来,人格魅力显然不高。

    盖勋后来还曾率军与叛军作战,在战败之际,宁死不屈,叛军中的羌人滇吾到最后,选择放过盖勋,给他马放他过去。滇吾说:“盖长史是贤人,杀害他,我们会遭天谴。”


    君臣相知

    盖勋在中平五年(188年)八月被汉灵帝征入朝廷为官,汉灵帝非常看重盖勋,在任命他出任武都太守时,还特意派大将军何进、上军校尉蹇硕为其送行。这种礼遇是其他官员都没有的事!

    但是汉灵帝还是舍不得盖勋离开,很快又中途将盖勋征为讨虏校尉,参加十月的阅兵仪式。

    阅兵之后,汉灵帝询问盖勋:“天下为何大乱至此?”盖勋直言不讳:“还不是陛下宠信之人的子弟造成的。”当时上军校尉蹇硕也在座,汉灵帝又转身问蹇硕,蹇硕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因此对盖勋忌恨。

    汉灵帝又跟盖勋谈论国事,对他非常欣赏,赞叹道:“在你之前,没人能这么跟我说这些事。”此后,蹇硕联合张温等人表奏盖勋担任京兆尹,坐镇长安,对抗凉州叛军(表面上是给盖勋委以重任,实际上是让他远离雒阳朝廷)。但是,灵帝有什么重大决策都会派人传信给盖勋,先征求他的意见。

    盖勋在长安为官期间,查办了长安令杨党的贪污案(杨党的父亲是中常侍),案件上报到京师雒阳,汉灵帝都下诏批准,一时间,京师震动,无人不知盖勋的威名(当然也是汉灵帝对他的信任)。


    董卓时期

    只可惜君臣二人的友谊并未维持多久,汉灵帝重病身故。此后,汉少帝刘辩继位,同年八月底,雒阳爆发政变,董卓趁势入朝,掌控朝廷,把刘辩废除,拥立刘协为帝。

    可以说,此时的董卓的权势如日中天,而坐镇长安的盖勋偏偏写信过去,把董卓痛斥一通:“从前伊尹和霍光有那么大的功劳,结局仍然令人寒心,你只是个小丑,凭什么下场会比他们好?祝贺的人在你门外,吊丧的人就在你坟前!你还不敢小心一点!”

    这么重的话,董卓都不敢怎么样!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让刘协迁都至长安,同时担心盖勋、皇甫嵩会控制皇帝,对付自己,于是以朝廷的诏书将盖勋、皇甫嵩免职,征回雒阳。

    盖勋早就想对抗董卓,于是想找皇甫嵩一同起兵反董,可惜皇甫嵩不干,于是两人都只能去雒阳赴任。抵达雒阳后,董卓大搞排场,在场的官员(当然包括皇甫嵩)都向董卓跪拜行礼,唯独盖勋一人,站着,给董卓作揖争礼(董卓也是作揖回礼,等于两人地位一样),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结果,董卓还是忍了。

    后来董卓主持会议,讨论如何对抗袁绍等人领导的反董联军,河南尹朱儁在会议上谈了一些看法,董卓和朱儁有点隔阂,便借题发挥,痛骂朱儁,朱儁都不敢啃声,盖勋则站出来,指责董卓的过失,董卓认错后,盖勋还不依不饶,逼着董卓给朱儁道歉,董卓居然都认了!

    董卓对盖勋真是又喜欢,又忌惮,想让他做司隶校尉这种重任,又怕他利用权力针对自己,想让他出任颍川太守,对付反董联军,又怕他投了袁绍那帮人,真是让董卓左右为难,煞费苦心。

    盖勋在第二年(191年)因为背部感染而逝世,年仅五十多岁。他临死前交待儿子盖顺不要接受董卓的赠礼,董卓得知后,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与敬仰,特意上书长安朝廷,以朝廷的名义赠予治丧礼物。

    盖勋葬于安陵。

    次年(192年),董卓遇刺身亡,可以说盖勋还是死早了一年。不然,他在朝廷之上,司徒王允也会对其敬重三分(当年董卓问王允谁可以当司隶校尉,王允首推盖勋,但是被董卓有顾虑否决了),不至于与凉州人彻底对立,李傕、贾诩等人也不会选择夺权这条路了。

    盖勋作为凉州名士,终其一生,傲骨铮铮,爱国爱民,不屈权贵,董卓如此暴虐的权臣面对盖勋,仍然不得不礼让三分,他才是董卓一生最忌惮的人啊!


    后话

    本人在百度的ID是:没完没了的咸鱼。

    百度百科“盖勋”词条目前版本主要内容是由本人独立完成。本文有个别词句摘录于此。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