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朱由校真的是一个昏君吗?_明朝哪一位被称为“木匠皇帝”?


- #问答
  • 1、 木匠皇帝朱由校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公元1620年,朱由校继承皇位,年号天启,庙号明熹宗。他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看看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得出结论。

    一、政治方面。(1)朱由校异常尊崇奶妈客氏。她趁机主宰后宫事务,迫害那些怀孕的皇妃。

    (2)朱由校整天研究木工和建筑方面的事情,荒废朝政,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太监魏忠贤来处理。

    魏忠贤趁机勾结客氏,把持朝政,残害忠良,大肆贪污受贿和搜刮民财。

    二、人事方面。朱由校纵容魏忠贤结党营、私独揽大权。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斗争激烈。

    魏忠贤凭借皇帝朱由校的信任,在斗争中占据上风。杨涟、左光斗、熊廷弼等忠臣先后惨遭杀害。孙承宗、袁崇焕等有才干的大臣陆续被革职。依附魏忠贤的奸邪小人纷纷得到重用。

    三、军事方面。由于熊廷弼,袁忠焕等贤明的大臣遭遇排挤或杀害,而依附魏忠贤的阉党得势;导致大明辽东战局持续恶化。

    大明精锐白杆兵、戚家军全军覆没。大明在关外的大片疆土陆续沦陷。

    四、在感情方面。朱由校对同父异母的弟弟信王朱由检非常爱护。

    魏忠贤非常讨厌朱由检,多次在皇帝朱由校面前诋毁朱由检。在很多事情方面,朱由校对魏忠贤言听计从;但是在涉及朱由检的事情,朱由校非常坚定地维护弟弟,不理会关于朱由检的流言蜚语。在朱由校临终前下诏把皇位传给亲兄弟朱由检。

    五,会读书写字是作为一个大明皇帝的基本职业技能。可是,朱由校却根本不识字。

    朱由校重感情爱护亲兄弟,在木工和建筑方面非常有天分。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专研个人爱好上,荒废朝政,重用奸邪魏忠贤等人祸害国家和人民。所以,朱由校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昏君。

  • 2、 明朝哪一位被称为“木匠皇帝”?

    简答:“木匠皇帝”就是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享年二十三岁,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母亲王选侍,十六岁继位,在位七年。

    朱由校在位期间,任用自己的奶妈客氏和宦官(太监)魏忠贤,客氏与魏忠贤专权,造成旷世奇冤“东林党”案,辽东战局危机。

    明清史专家说朱由校是“至愚至昧之童蒙”。从小不喜读书,却对木匠工作产生极大兴趣。其木工、油漆手艺水准极高。据说是“巧匠不能及也”。

    天启五年(1625年),故宫三大殿改造,明熹宗朱由校亲临现场,参与设计,并亲自制作。砌筑造墙、竖柱上梁、雕刻装饰都有他的身影,有时候和工匠一起加班赶制工期,忘掉了自己身份。据说他亲自设计制作了不少巧夺天工的木制玩具和神话、故事道具。对于朝政却没有什么兴趣。为客氏、魏忠贤专权客观上大开了方便之门。

  • 3、 明朝为什么出个木匠皇帝?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无情帝王家。

    这就是命。其实他们并不像当皇帝,但是命中注定他们一辈子只能这样度过,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谁叫他们出身帝王之家。

    不但明朝有木匠皇帝,历史上还有很多奇葩的皇帝。

    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乞丐皇帝——齐后主高维

    生意皇帝——齐废帝萧昭业

    偷盗皇帝——汉恒帝刘志

    一票皇帝,不爱皇帝。其实存在很多原因,有的是昏庸至极、有的是心机手段、还有的是纯纯的爱好。

  • 4、 木匠皇帝明熹宗的木工有没有存世的被验证过的呢?

    大家都知道明朝时有一位做木匠而出名的皇帝,他便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

    明·天启年熹宗朱由校皇帝唯一存世遗作为【江山在握】墨玉笔架。也是唯一留存至今的作品。据说这件《江山在握》的价值超过亿元。想想都让人觉得震撼。

    【江山在握】墨玉笔架

    ◆这尊笔架集合了大美上乘的文化内涵于一体,虽然有一点残,但从整个形来看,依然那么气势磅礴,稳重厚实,要达到这种心境的人,一般人绝无如此大悟觉悟,更何况这样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容,不要说古时,就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见有哪位达官贵人做一个这样的东西放在书桌案头,况且这尊笔架所表现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人和物,作者通过这尊笔架想诉说什么?这也许是作者永远也不想告诉他人的心曲。

    ▲江山在握荣誉证书

    ◆这尊笔架引起人好奇,是那座城墙,是谁把一座山放在自己的院子里呀?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自己有利吗?对别人有害吗?城墙的意义:防卫,保护。小者护院,大者卫国!

    【文献记载】中国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秦长城和明长城。两座城墙都是用来保卫国家安全的。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万里长。

  • 5、 木匠皇帝天启朱由校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刚刚做了一个月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撒手西去。朱由校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父亲朱常洛去世时,他已经16虚岁,但尚未得到任何封号,以皇长子的身份被正式指定为皇位继承人,这使他成为明朝唯一一位以白身即位的皇帝。

    朱常洛临终时,嘱托朝臣辅佐朱由校为“尧舜”。此时朝廷出现一些新的气象,确实存在着扭转颓败局势的时机。然而作为大明朝主宰的朱由校,身上却没有半点“尧舜”的气质。他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缺少主见的懵懂少年。对于朝臣,起初他虽然表示敬佩和尊重,但却没有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他感到更为亲切的,时身边的保姆和太监。他的这种感情倾向,很快就使政局发生了惊天逆转。清人沈德潜诗云:“熹庙御极颓乾纲,疏远保傅亲貂珰。茄花委鬼互虯结,薰天势焰何披猖。”

    朱由校喜欢各种娱乐。如,他喜欢射猎,将内府十库后面的空地辟为猎场:“甲乙等十字库后,旧有旷地,群小怂恿上剪其蒿莱,以恣驰骋。既至,上手刃獐兔,血污狼籍,目睛转动,众皆称贺欢笑。”还重开内操以取乐,“凡内操之日,上必先乘骏马,驰骋中道者数周”。蹴踘也是他的一大爱好,常在永寿宫打球取乐,甚至还“手造蹴圆堂五间”。他还“好阅武戏,于懋勤殿设宴,多演岳忠武传奇”。他最拿手的本事,是做木工。他“性好营建,回廊曲室,皆手操斧锯为之”。除大工程外,他也经常做些小物件,“手造漆器、研床、梳匣之属,或设以五彩,工巧妙绝,出人意表”。

    朱由校醉心玩乐,无心国事,与朝臣的关系越来越远,与保姆和近侍的关系越来越近。他沉迷于这些嗜好,给宦官专权提供了机会。据说负责掌管文书的太监王体乾等,专门在朱由校忙于做木工时,上前传奏文书。朱由校心思根本就不在文书内容上,等他们传奏完毕,就漫声说:“你们用心行去,我知道了!”因此,威柄渐移,客氏和魏忠贤权倾内外,朝局很快就变得不可收拾了。

  • 6、 朱由校变成“木匠皇帝”,究竟应该怪谁?

    他变成木匠皇帝,最主要的责任人是他爷爷-万历皇帝。

    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虽然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但是万历皇帝很不喜欢这个儿子,不给他请老师教授文化知识,在皇宫中倍受冷落。

    可想而知,朱由校作为朱常洛的儿子,小时候更是没有老师教授文化知识,像一个野孩子一样到处玩,偶然间的一个机会,和一位宫里的工匠学会了木工,便以木工打发时间,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门手艺,不能自拔。

    所以,朱由校变成木匠皇帝主要的责任人是万历。

  • 7、 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寄园寄所寄》

    个性皇帝朝朝有,大明王朝特别多。明代皇帝共有十七位,都很有个性。有要饭当和尚出身的开国者太祖;有为了争夺皇帝位子,把自家晚辈拆分的成祖;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坐班的神宗;有开酒楼卖猪肉自封大将军的武宗,还有就是擅长木匠手艺的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喜好木匠活,对于一个近于文盲而又身份特殊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他资质聪明,秉性贪玩,醉心木作。

    如果生在现代,他很可能成为一位建筑学家。在木工技艺方面,他有许多的发明创造颇符合今日科技创新之要求。当时床具极其笨重,需要十几人才能搬动;不仅用料费,而且样式也极其普通。

    明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了一张床—不仅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而且床架上还雕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故宫黄花梨折叠床】

    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的天份,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和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工匠望尘莫及。凡是他所看过的木作器、亭台楼榭,他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他亲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先拨志》载:“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明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极其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不仅厚而且,明熹宗便命令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容一人、涂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以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明熹宗往往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另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三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

    明熹宗还想做一个出色的建筑师。他孜孜不倦,“膳饮亦忘”由此可见其创造欲的旺盛。他曾经在宫中仿照乾清宫的样式,做了一座微缩模型宫殿高不过三四尺但其中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后来他终于在现实中过了一把建筑师的瘾,天启五六年间,朝廷对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座主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

    明熹宗在工程中大显身手,从起柱到上梁,再到外部装饰,他都亲临现场,仔细指导,高兴了还会当场脱掉外衣,卷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大干一场。

    明熹宗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只爱木工。玩木成痴,是以为被皇帝耽误了的好木匠。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