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爱情小说?_意大利有哪些艺术高中推荐?


- #问答
  • 1、 英国著名爱情小说?

    爱情是世界上最有魔力的东西,从古至今,无数人都在苦苦寻觅着伟大的爱情,今天为大家推荐十本世界经典的爱情小说,让我们一起阅读这些浪漫名著,感受永不褪色的爱情

    《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丁出版时间:1813年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尽管《傲慢与偏见》自问世以来广受追捧,尽管无人(即使作者本人亦或是作者的其他著作)能超越言语犀利的伊丽莎白和英俊严肃的达西在画室或图书馆翩翩起舞的仙景,却也跑不出这个圈儿。正是因为我们绞尽脑汁、苦苦追寻完美的爱情、金钱与婚姻的结合,才使得浪漫更弥足珍贵。

    《特罗伊罗斯和克瑞西得》

    作者:杰弗雷·乔叟出版时间:1380年

    《特罗伊罗斯和克瑞西得》虽不像《坎特伯雷故事集》那样广为传颂,但却是乔叟最完美、最动人的著作,是他心目中的安娜·卡列尼娜,诠释着中世纪最顶尖的浪漫。特洛伊罗斯是高贵的王子、勇敢的武士,骄傲却陷入情网。克瑞西德——你更熟悉的也许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克瑞西达——是爱上特洛伊罗斯却爱的不那么坚定的寡妇。当克瑞西德成为交还给希腊的人质后,更悲惨的事情也随之发生。这本书对于爱情悲喜参半的感受以及细腻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其他著作一样优秀。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出版时间:1847年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写的唯一一本小说,她没必要再写了,因为她已经写绝了。《呼啸山庄》写的是哥特式悲剧,充斥着暴力、肉欲、酗酒和乱伦。心神俱伤、暴戾孤寂的希斯克里夫和本性不羁却残酷成性的凯瑟琳在呼啸山庄冰冷的沼泽地里苦苦挣扎,读起来仿若优雅的哥特女孩儿在泪水浸湿的笔记本上乱写乱画一样纠结。凯瑟琳曾说过:“我一生做过很多梦,有一些一直萦绕我心,它们改变了我。这些梦在我脑海中不停激荡,就像酒滴入了水中,为我的生命增添了色彩。遇到希斯克里夫就是一个梦。”

    《旧地重游》

    作者:伊夫林·沃出版时间:1946年

    查尔斯·莱德是位纯真少年,在牛津遇到了落魄却魅力无限的贵族塞巴斯蒂安,他向查尔斯讲述美的重要性、美酒、美食及搞笑的段子。莱德洞察到了如梦境般的爱——那种绵延几十年的异性相吸甚至是同性之恋,但表面光鲜的Flyte家族却名存实亡,潦倒不堪。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出版时间:1925年

    你能只要爱情不要金钱吗?至少在美国不现实。如果你读了这本小说中作者的严厉抨击,你觉得这种想法更飘渺了。说到本书的情节,我不想指责任何人,我只想说这本书语言优美却毫不晦涩。闭眼冥想,不仅浮现出黛西黛茜婚礼当天,酩酊大醉的躺在浴缸里,珍珠项链被扯断了,手里还拿着穷小子盖茨比写给她的浸湿了的情书的情景。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奥黛丽·尼芬格出版时间:2003年

    作者的经纪人曾向人们讲述了他把这本书推荐给有名的出版商的时候有多不容易,因为大多数出版商都让他用一句话概括本书大意,他通常回答道:帅气的亨利患有时间错位症,他不知不觉地游离在时间之中与爱妻克莱尔相会(这是经纪人觉得很不错的描述)。听起来有点科幻?有点浪漫?有点惊世骇俗?出版商们真的搞不懂。其实这本书超越了上面所有的感觉,这本伟大的书让我们感受到了穿越时间、不分地点、超越世俗的旷世之爱。

    《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出版时间:1877年

    看惯了无聊的欢乐结局,换个口味吧!列夫托尔斯泰的巨作《安娜·卡列尼娜》故事凄惨却闪烁着独特的光辉。故事里满是被弃的恋人、自杀、勾心斗角的手足、不忠的配偶、荣誉、战争、神学、宗教、私生子、空虚、一两个性感舞姬以及列文的农场改革。这一切都暗示了俄国正处在革新边缘。从开场白到“解救我吧,主”的心声,再到安娜卧轨,托尔斯泰笔下的悲剧正是政治联姻及通奸的苦果。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出版时间:1987年

    书名源自主人公渡边在飞往德国的飞机上听到的甲壳虫乐队的一首歌。这首歌不禁让他回想起了几十年前坐落在京都北部小树林一个幽静疗养院里的飘荡的调调,其实他到那儿是去找直子,一个脆弱的姑娘。在直子的男友自杀以后,渡边爱上了她(直子的男友是渡边最好的哥们儿)。忍受着直子的喜怒无常的渡边遇到了绿子——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大学同学。面对着两个性格迥异的姑娘,渡边陷入了苦恼与迷茫。和甲壳虫乐队的风格相仿,《挪威的森林》激起了广泛而又难以忘怀的共鸣。

    《英国病人》

    作者:迈克尔·翁达杰出版时间:1992年

    除了《宋飞正传》中的Elaine(她傻乎乎地不懂什么叫浪漫),大多数影迷都非常喜欢据翁达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版的《英国病人》。但当好多影迷兴冲冲地翻看小说时,大都到第二页就读不下去了,因为通篇都是复杂晦涩的散文。读者们,再试试吧!翁达杰是个诗人(这么称呼他既专业又悦耳),他的作品在理解之前必须反复揣摩。你会发现影片中并没有表现出第二条主线,那就是Kip,英军中负责拆弹的锡克教徒和汉娜,年轻的加拿大战地护士之间的感情,他俩之间的爱恋与片中Katharine和Almasy的热恋不同。如果你能通读小说版的《英国病人》,那你就可以读这部小说的前奏本——翁达杰的《身着狮皮》,书中有着对于汉娜早期生活的描述以及Caravaggio这个偷摸成性的大烟鬼的背景介绍。

    《爱情盛宴》

    作者:查尔斯·巴克斯特出版时间:2000年

    第一次见到这本小说是在哈佛书屋,当时一个人正在留言板上写着:“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或是没听说过查尔斯·巴克斯特,那你悲剧了。”显然我挺惭愧的,于是我买了这本书,随即对它如醉如痴,并且把它推荐给了经历爱情却对爱情颇为困惑的人(没错,差不多所有我认识的人)。小说开头单纯简单,主角查尔斯·巴克斯特半夜醒来,睡不着便出去溜达,碰到了邻居Bradley。Bradley跟查尔斯讲了几个爱情小故事,故事的结尾,失眠作家重回梦中。作者的写作充满了梦幻、奇妙、发人深省——无愧是一本好书。

  • 2、 意大利有哪些艺术高中推荐?

    我认为意大利有五所著名的艺术学校值得推荐

    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底蕴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那么,2015年去意大利学艺术可以选择哪些学校呢?查字典留学网专业顾问向大家介绍五所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名校,供大家参考。1、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学院简介: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是世界美术最高学府,意大利排名第一,且最古老的美院。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始创于1339年是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开创世界美术教育先河,1562年正式建立。学院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也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过影响,是意大利最高美术学府,也是世界极为著名美术学府,因对世界美术界,世界美术教育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有“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和“写实主义大师汇集的皇家美术学院”之称。

    专业推荐:绘画,雕塑,装饰和舞台美术

    2、罗马美术学院

    学院简介:是意大利的一所标志性艺术学院,被认为是艺术与美的摇篮,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罗马美术学院诞生于16世纪末,并成为建立其他大学的典范。在全世界美术学院中排名第九,著名画家潘玉良的母校。

    专业推荐:装饰,艺术版画,出版业版画,艺术与展览活动的传播与教学

    3、欧洲设计学院

    学院简介:作为欧洲最大的私立设计学院,欧洲设计学院(IstitutoEuropeodiDesign)有悠久的历史及很高的国际声誉。学院致力于设计、时尚、视觉艺术、管理和传播领域的教育和研究。米兰、罗马、都灵、威尼斯、马德里、巴塞罗那和圣保罗有设计方面的4个学院:IED时尚学院、IED设计学院、IED视觉艺术学院和IED传播学院。

    专业推荐:服装设计,珠宝设计,室内设计,时尚营销与传播奢侈品管理,品牌管理与传播

    4、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

    学院简介: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IstitutoMarangoni)建立于1935年,是第一所被意大利教育部认可的专业时装艺术院校。校区分设于米兰——世界时装中心,伦敦——新兴的世界时装中心,巴黎——传统的时尚中心城市。每年10月开学,服装设计专业另有每年2月开学。根据不同校区(伦敦、巴黎、米兰),分别采用英语,法语,或意大利语授课。

    专业推荐:服装设计,时尚买手,造型设计,时装与奢侈品管理,时尚产品管理,电子时尚营销

    5、柏丽慕达时尚学院

    学院简介:由意大利佛罗伦萨政府投资创立的非营利教育机构提供国际时尚和奢侈品行业高度认可的时装设计、时尚营销、时尚管理、时尚买手、奢侈品管理等硕士、本科课程和预备课程。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尚理工学院(FIT)、英国伦敦艺术大学(UAL)和法国巴黎时装学院(IFM)被公认为当今四大顶级国际时尚专业院校。

    专业推荐:时装设计,时装潮流预测,奢侈品管理,时尚品牌管理等。


  • 3、 分享一位你觉得人生经历很坎坷的艺术家,有何分享?

    清代大臣,著名书法家铁保,一生历经坎坷。

    嘉庆八年(1803年)初转任山东巡抚。这一年,黄河在河南封丘县衡家楼决口,嘉庆命铁保指挥救灾,合拢决口。

    第二年三月,漕运畅通,铁保加太子少保。因运河水浅漕运不利,被革职留任。

    嘉庆十年(1809年),发生山阳知县王伸汉冒赈,酰杀委员李毓昌事件,铁保遭免职,流放新疆。回京后升为礼部、吏部尚书。林清事变时,因极力追查通匪太监,又被革职,流放吉林。

    铁保楷书师法颜真卿,厚重有力。草书师法怀素和张旭。他遍临多家晋唐法帖,临帖功夫深,逐步形成自家风格。

  • 4、 谁能解释一下,死不瞑目怎么回事?

    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都认为,当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应该”闭上眼睛。不过,现实中有相当比例的死者会“死不瞑目”——所幸这是出于正常的生理原因,没有证据表明这和他们的未了心愿有什么关系。

    所有的生物体,包括人类,都会有生命终结、迎来死亡的那一天,而有关死亡的种种习俗与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之中。这些观念五花八门,但有一个观点却不约而同的出现在了许多文化中:人的死和睡一样,都是需要闭上眼睛的。

    但有许多人在死亡时依然睁着眼睛,于是很多文化中会将其视为死者心愿未了、至死不能安心的表现,称之为“死不瞑目”,这往往会给他们的家属带来更大的哀恸。那么,究竟人为什么能够闭上眼睛,为什么有人死亡时不闭上眼睛呢?

    620px-Caravaggio_-_David_con_la_testa_di_Golia.jpg《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卡拉瓦乔。歌利亚的眼睛就是睁开的。

    闭眼,不是自然而然的

    实际上,闭眼这项生理活动,有相当复杂的组织结构基础和调控机制。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特定的肌肉(眼轮匝肌)在某种神经信号的刺激下发生收缩,分别带动附在肌肉上的皮肤(上下眼睑,也就是常说的“眼皮”)相对运动,从而让眼睑覆盖住眼球。

    这种神经信号,可以来自于人类有意识的控制(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而紧紧闭上眼睛),可能是出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或条件反射(当有物体向眼睛移动,或强光刺激时自发的闭上眼睛),也可能是因为某些神经过度兴奋(眼轮匝肌不受控制的频繁颤动,也即我们说的“眼皮跳”),甚至可能是某些疾病所导致的中枢神经异常,不一而足。

    另外,在大脑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当我们睡着时,这个神经信号会自动由大脑通过面部神经传递给眼轮匝肌,完成闭眼的动作以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控制。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神经信号,眼轮匝肌就不会动作;也就是说,“闭上眼睛”并不是我们身体的默认选项,犯困时的“眼皮直打架”可不是肌肉撑不住了垮下来,而是一个需要中枢神经、面部神经和肌肉协同完成的精密过程。

    死法不同,眼睛不同

    然而,当人类即将死亡的那一刻,大脑还能不能产生“闭眼”的信号,这个信号又能不能的顺利传递到眼轮匝肌,情况就复杂得多了。

    首先,对于什么是“死亡”,就有不同的看法。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心跳+呼吸”标准:当自主呼吸与心跳都停止了,即可视为死亡。然而,人的大脑此时可能并未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大脑自动发出“闭上眼睛”的信号,是完全可能的。

    相反,如果按照脑死亡的标准,比如某人被外力直接损伤了大脑,大脑的活动完全停止(脑电波监测可以反映出来),但心跳和呼吸还在继续,则“闭眼”的信号就不一定会传出去,死者的眼皮就可能会保持着睁开的状态。

    而那些心跳和呼吸已经停止、眼睛尚未闭上的患者,古人是可以将其说成“死不瞑目”的,反正是“死无对证”嘛。然而,在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及时、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再加上体外维生器械的辅助,不乏心跳停止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后又被抢救过来的案例。这主要得益于医学的发展,更源于我国死亡判定标准上的滞后:我国目前并不承认脑死亡标准,所以在临床诊断时难免出现各种尴尬。依照现行标准判定的死亡,如果非要将“杏目圆睁”视作有念想放不下的话,搞不好未了的心愿其实是“我觉得还可以再抢救一下”呢?

    实际上,人类的正常死亡,特别是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多数都会经历一个濒死期(又称临终期)。在此期间,很多人会出现意识障碍的现象(表现为昏睡、昏迷、谵妄、视觉或听觉丧失、不认识亲人等等),实质是大脑功能被部分抑制甚至完全丧失,高位中枢的调节功能弱化或紊乱的表现。而脑干对氧气的需求不如大脑那么敏感,所以往往还能维持生理机能,让呼吸和心跳继续进行;但是,人此刻的自主意识已经很混乱,失去正常的记忆和思考的能力,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心愿未了”了。

    病因也有关系

    此外,2009年发表在《印度临终关怀学杂志》(IJPC)上的一项研究,也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新的探讨。

    这项研究观察100位因病去世的人在去世时是否闭着眼睛,并按照他们最初罹患的肿瘤类型进行了分类汇总。其结果大致如下表所示:

    患者类型死亡时闭着眼睛的患者所占比例

    全部患者63%

    消化道肿瘤患者64%

    肺癌患者59%

    乳腺癌患者58%

    血液系统肿瘤患者87%

    脑部肿瘤患者17%

    黑色素细胞瘤50%

    虽然这个统计的样本量较小,但大体上还是可以看出:“死亡时不闭上眼睛的患者”约占到四成,并不是很罕见;而脑部肿瘤患者死亡时,闭眼的比例显著低于总体水平,其他类型的肿瘤患者则没有明显差异。

    对此,该项研究的作者认为,正是因为脑部肿瘤的存在,导致了颅内压(ICP)升高,影响了中枢神经的功能,从而阻碍了大脑在最后一刻把“闭眼”的信号发给眼轮匝肌。同理,如果某人生前已经发生了肝性脑病,也会显著的增加其“死不瞑目”的可能性。

    反过来说,倘若一个人临终时紧闭双眼,也未必证明他走得相当安详——在我们做噩梦时,眼睑也是闭着的呢。

    另外,该研究还指出,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生前的宗教信仰,以及是否被疼痛所影响,都和“死亡时是否闭眼”没有明显相关。总而言之,决定一个人在去世时是否会闭上眼睛,或许更多的取决于其最后时刻身体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生理状况,而不是其心情与意志。

    死亡是一个既普通又神秘的过程,人类的社会性让它注定会被附丽上许多情感、习俗与传统的因素。而将“死不瞑目”视为逝者尚有遗愿的观念,如果能被生者当成是一种鞭策与自我激励,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由此而产生负疚感就大可不必了,那不过是逝者还没来得及闭上眼睛就匆匆远行了。。。。


  • 5、 艺术摄影如何拍?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所谓艺术摄影,就是摄影与艺术的结合,比如说摄影与绘画的结合,就引申出了画意摄影。艺术摄影的拍摄有以下几种拍法:对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拍摄好一般的照片是基础,而要追求艺术摄影,可以在普通摄影的基础上,找到可以通过后期技术调整加工,能够成为一幅艺术作品的照片,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就可以了。而大咖级的摄影师,他们的艺术摄影是有着很多前期的准备的。因为,这些摄影师有着深厚的摄影功底,因此,拍摄这一类的题材驾轻就熟。我听说过一个农民摄影大师,为了拍摄出艺术摄影的大片,他在家里面养了很多的鸟类,还在院子里面养殖了很多盆景花卉,任凭鸟儿自由自在的玩耍。为了不影响鸟类的正常生活,还能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他在自己家的墙上,打了很多可以伸出照相机镜头的观察拍摄孔,有点类似碉堡的枪眼,他利用这些“枪眼”,拍摄了大量的作品,再以国画特有的方式呈现出来,画风自然、美不胜收,其作品曾经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外领导人。如果要拍摄艺术摄影,最为关键的,是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各种艺术都是相通的,如果你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对其他方面也很快就可以触类旁通,希望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来。

  • 6、 民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画家,个人简介?

    世界前30最著名画家排行榜:

    1PabloPicasso100[毕加索]

    2VincentvanGogh91[凡高]

    3LeonardodaVinci52[达芬奇]

    4Michelangelo43[米开朗基罗]

    5HenriMatisse39[马蒂丝]

    6Rembrandt39[伦伯朗]

    7ClaudeMonet37[莫奈]

    8SalvadorDali36[达利]

    9FridaKahlo35[弗里达]

    10GeorgiaO'Keeffe33[奥基弗]

    11AndyWarhol33[安迪沃霍]

    12WassilyKandinsky31[康定斯基]

    13Caravaggio30[卡拉瓦乔]

    14SandroBotticelli26[波提切利]

    15MarcChagall25[夏加尔]

    16Raphael25[拉菲尔]

    17PaulGauguin25[高更]

    18PaulCezanne24[保罗塞尚]

    19RoyLichtenstein23[鲁依。

    利希滕斯坦]

    20EdgarDegas23[德加]

    21JacksonPollock22[波洛克]

    22MaryCassatt22[卡萨特]

    23Goya22[哥雅]

    24PeterPaulRubens22[鲁本斯]

    25ReneMagritte21[马格利特]

    26GeorgesBraque21[乔治。

    布拉克]

    27Pierre-AugusteRenoir20[雷诺阿]

    28RobertMapplethorpe19[罗伯特。马普勒索普]美化摄影的大师

    29RobertRauschenberg18[罗伯特。

    劳森伯格]

    30JoanMiro17[米勒]

    希望有你要找的。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