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钱钟书的《围城》吗?有没有感觉太枯燥无味读不下去?_小说到底该不该读?


- #问答
  • 1、 你读过钱钟书的《围城》吗?有没有感觉太枯燥无味读不下去?

    说巜围城》读不下去的人,应该是没能领会文字魅力的人。

    小的时候看书,只想看那些各种情节的书。武侠,言情,神话,等等。看的是一个情节的发展,一个故事的走向,一个主角一步步到达各种高度。这种书,只是走马观花地翻阅,只想知道后来又是怎样了。这种书后来被编了个名字,小白文。挺对味的。而这种书,看着飞快,看完后回想一遍,啥都没。

    还有一种书,是情节与文彩都兼备了的。这种书大气得多。作者文彩不错,布局也用了点心。看着令人不忍释手,回味时也有荡气回肠也有黯然销魂。金庸古龙如是,也有些好的网络作家也如是。

    但这些书总的来说还是以情节为主。

    而有些散文,杂文,有些名家名著,这些看似平淡无其实则回甘无穷的书,则是需要对中国语言文字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的。这些书,你每一段的看,每一句的看,都能品出不少味来。就如看一本《史记》,小的时候看,只看到一个王侯将相的故事。一页很快翻过去了,不求甚解。可现在看,却是一篇文章可以嚼上好几遍,品出一句句精简的神奇。

    《围城》,是我很早就看过的一部书。后来又看,又看。这么说吧。真正的好书,是你百看不厌的,且又在不同时间不同际遇不同心态下,看出不同的感悟的。也许写书人当时并未想得太多,但字里行间却又能引申出各种况味。就象不同的人看《大话西游》般。

    《围城》不仅仅是说个婚姻的事。方鸿渐这个人的刻画,简直太过传神。他不属于有主角光环的那种,而是无数人都能从中找到几分自已的那一种形象。而故事中的生活就业,平凡辛酸娇情等等都是一个个缩影。至于书中的爱情,得不到的真爱,妥协现实的婚姻,平淡的柴米,一切细细碎碎的,有的象极了青涩的你,有的象极了无趣的现在,有的,就是你日渐圆滑的样子。掩卷的时候,你总觉得有些故事,有些话语,突然触及了内心。一时心酸。

    我是很推崇这本书的。是瓶醇酒。个人认为这是白话文以来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和朋友聊这篇文章时,曾笑称,少不看三国,老不看红楼,当中应有,中不看围城。

    钱老的小说只有一部。一部就是经典绝唱。

    好好品品。必有余香。

  • 2、 小说到底该不该读?

    有书君觉得小说的最大意义在于可以体味不同的人生,见识更广的世界,使人的心智更加健全,而且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小说还能够成为唤醒民众的警钟。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正是因为当时中国民众的麻木和愚昧使他感到痛苦,若想解救这个民族就要先救治民众的精神,于是鲁迅先生拿起了笔,开始的漫长的创作,所以才有了《狂人日记》,有了《阿Q正传》,有了孔乙己和祥林嫂这样鲜活的形象。即便是今天读来都觉得他们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工作忙碌压力山大时,有书君总是会读一些轻松的小说,比如《偷影子的人》,比如《万物有灵且美》。这样的小说笔触细腻,风格轻松,不用消耗太多的脑细胞,在阅读时总会让人想到一些美好的事情,是工作生活缓解压力的必备佳品。有书君刚毕业的时候,就业压力格外大,长时间的心理负担让身体也出现了一些小变化,在医院里我读完了《万物有灵且美》,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书中的文字让我感到世界还是挺美好的,总有一些小确幸在不经意间发生,格外治愈。

    除此之外,烧脑型的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当然,这类的小说就需要集中注意力,用专注和耐心来攻破了。如果你有大段时间,可以选择看看。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网络小说不可取,但我觉得书读的多了总不会有错。即使是网络小说,也有很多值得一看,比如《盗墓笔记》。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若是没有长时间的积累,任凭文曲星下凡也断然是写不出来的。特别是当你把情节熟记于心时,偶然在生活中遇到书中出现的知识点时,那种小小的喜悦感也非常值得品味。某一天有书君陪父母看电视看到了“样式雷”的纪录片,变突然像着了魔似的指着屏幕大叫,“我知道我知道,盗墓笔记里读到过”,那种兴奋劲儿,就好像考试时恰好考到了你做过的题一样。


    总而言之,有书君认为我们应该读小说,小说能让你在一帆风顺中感受到绝望,也能让你在绝境中找到起死回生的勇气。这就是有书君也常常给大家分享小说的原因。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