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讲了什么?_《明朝那些事》中都漏掉了哪些明朝名人?


- #问答
  • 1、 明朝那些事儿讲了什么?

    从朱元璋出生讲起,到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笔者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大明全史,以人物为主线,勾勒出了大明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大事。这套书从名字上看貌似戏谑的成分大一点,实际上作者石悦在写作工程中查询了大量的相关史料,非常注重史实。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书。可以作为一部了解明史的入门书吧!

    品禹音儿童国学,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儿童国学第一品牌,更多资讯请关注“禹音儿童国学”微信公众号。

  • 2、 《明朝那些事》中都漏掉了哪些明朝名人?

    这个话题,必须要先感慨一句:不是《明朝那些事》写的不用心,而是明朝有太多有值得写的强人。被整部书漏掉的英雄人物,更可以说灿若繁星!

    下面要讲的几位,都是在《明朝那些事》中,连名字都没有露过,一生能力荣耀,却足以与书中各类名流媲美!

    一:韩宜可(洪武年间)

    明朝的言官御史行业,出名的敢骂人,那谁是这行业的明朝祖师爷?却得是一位多次打脸明太祖朱元璋,还把朱元璋“打脸”打到没脾气的牛人:韩宜可!

    这位山阴教谕出身的小官,自从就任御史工作,就是火力出名生猛,发现不法行为,别管对方是多牛的功臣勋贵,立刻暴烈开骂。每次都能准确命中对方软肋,叫对方恨得牙痒却不敢还嘴。而且从来只认真理不认人,朱元璋正宠胡惟庸时,他蹿到俩人面前骂胡惟庸,差点被胡惟庸罗织罪名害死,更被朱元璋当场送了个绰号:快口御史。俗称喷子。

    后来胡惟庸伏法,朱元璋为补偿受委屈的韩宜可,想把胡惟庸的妻妾财产赏给他。不想又被韩宜可当面骂禽兽不如。朱元璋也一度疑虑,怀疑这满嘴大道理的韩宜可是伪君子,一次突然杀到他家去,却看到了终生难忘的景象:韩家全家都是补丁衣服,吃的是粗米蔬菜,自从当了官都没添新家具。韩宜可更大大咧咧打开钱箱:你不就是想看我有没有贪污嘛!看!

    如此花样打脸,也打出了朱元璋对韩宜可的至高评价:清正股肱之臣!自此以后,韩宜可也一度成了朱元璋反贪行动的急先锋,以至于贪官们听到他的名字就哆嗦。却到底触怒了朱元璋,被朱元璋发配到云南临安充军。如此人生磨难,韩宜可照样放轻松,在云南开课教书,没几年竟又成了名震大西南的一代名师。就连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得空都来韩宜可的学堂听课,每次都恭恭敬敬执弟子礼!

    待到久仰他大名的永乐皇帝朱棣篡位成功,更是给早已作古的韩宜可立庙纪念,“天下第一御史”的名号,此时明王朝举国公认!后来况钟海瑞等明朝清官,也以他为楷模偶像。为什么明朝言官胆子大?瞧瞧这位精神丰碑就知道!

    二:欧阳必进(嘉靖年间)

    野史戏曲里,奸臣家的小舅子,通常都是拉仇恨的角色,但明朝历史上,有位奸臣家的小舅子,却是个绝对例外:嘉靖年间大奸臣严嵩的小舅子——欧阳必进!

    这位出身江西名门的大才子,以清正廉洁为己任,因此也常悲催摊上苦差事:给亲姐夫严嵩背锅!

    比如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在工部尚书任上贪腐落马后,紧急接班的欧阳必进,就成了苦命背锅侠:钱都叫赵文华糟蹋光,可皇宫大殿还要修,抠门的嘉靖帝又不肯再拨钱。如此要马跑不叫马吃草的混账局面,欧阳必进横下心精打细算,一身数学才华大爆发,硬是保质保量的修好了正阳门与太和殿工程,挽救了严嵩险些提前翻船的政治生命。

    在扛完这个大锅后,亲姐夫严嵩又被指卖官鬻爵。焦头烂额的严嵩,再次果断拉欧阳必进扛锅——调任吏部尚书。随后欧阳必进以“量才分任”为原则强力整顿,甚至有人前脚刚给严嵩送过钱,后脚就被欧阳必进撸了乌纱。由此和严嵩彻底翻脸,不到六个月就被迫退休。给姐夫一辈子背锅的欧阳必进,这才没被几年后严嵩倒台株连,得以在家欢度晚年!

    但这位“背锅侠”的另一个身份,却更超越历史:中国十六世纪农业科学家。他在担任勋阳巡抚时,正赶上中国中南大地空前牛瘟,老百姓家家牲口死光。忧心民生的欧阳必进,瞬间创意大爆发,终于在湖北十堰完成了空前科技创举:现代拖拉机的前身,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脱离畜力,以绞索滑轮驱动的人力耕地机。

    从此以后,这个新型耕地神器,就在南中国大地火热推广,甚至到中华民国时代,还常见湖南广西各地农村使用,甚至还被明末的西方传教士们带出国门,在十七世纪的欧洲引发仿制风潮。权力荣耀,只能喧嚣一时,这样的科学贡献,才是不朽!

    三:朱童蒙(天启年间)

    明末最出名群魔乱舞的团体,当属权阉魏忠贤的团队阉党,但沦为阉党的,就一定是禽兽?一位魏忠贤的亲信“阉党”,却是当时明朝人眼里,足以比肩况钟海瑞的清官——都察院副都御使朱童蒙!

    朱童蒙,终生以“数年宦迹清如水”为座右铭的山东大汉,入仕后就赶上辽东战争,别人不敢去前线督战,他扛着弓箭骑着马就出发,杀的满身血污抵达辽阳。名将熊廷弼第一次被诬陷获罪,朱童蒙在天启皇帝面前轻松一句吐槽:我去前线督战,辽东百姓拽着我的马头哭,说辽东生民都是熊廷弼救的。皇上您说熊廷弼是什么罪?果然把熊廷弼的命捞回来。

    但待到熊廷弼二度镇守辽东,终被诬陷冤死后,朱童蒙也彻底成了东林党的眼中钉,却更被魏忠贤看中。东林党倒台后,他在魏忠贤力挺下就职延绥巡抚,然后干出一件叫后来崇祯皇帝都受益的大事:在延绥地区力行改革,裁汰老弱残兵,更追回被侵占的军屯土地。终于再造了一支大明国防精锐:榆林精兵!崇祯年间孙传庭吊打李自成的秦军,就是以朱童蒙的这支心血部队为班底!

    但是,如此明末难得的实干人物,却在崇祯皇帝清算掉魏忠贤后倒霉陪绑,顶着“逆案”的污名黯然回家,十年后郁郁而终。连一个朱童蒙都不能用的崇祯帝,注定了十七年后,在亡国的烈火里悲戚戚上吊的结局!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 3、 有谁看过全套的《明朝那些事儿》?

    茫茫旷野中。

    一员血染征袍的战将拼尽全力,将手中的枪奋力地刺去。

    堂堂金銮上。

    几位尚书殚精极虑,把心中的智慧化成一篇篇流畅的奏折。

    问鼎中原,最终鹿死谁手?



    尔虞我诈,不是你死便是我亡。N起N落,你方唱罢我登台。一个个俊朗的面孔,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仿佛梦回明朝——这便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令人爱不释手,意犹未尽的那些事儿。

    自己接触《明朝那些事儿》,其源头是从学校中流行开来的。当时学校图书馆里人山人海,都是抢着借这套书的。而我干脆让老妈帮我网购了一套,从此就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明朝这个公司的CEO,叫朱八八。明朝的故事就是从他开始的。后来朱八八阔了,不能还用这个土里土气的名字不是?于是他改了名,叫朱元璋。后来,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那些事儿》用轻松幽默的笔触,加上小说的笔法为我们展开一幅幅画卷。

    但看那些能征善战,出生入死业的武将们:徐达、,常遇春、戚继光、李如松等。徐达是一个良民兵,有个令自己非常骄傲的资本——他从没打过败仗。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高风亮节,真令人佩服佩服!

    常遇春是个流氓兵,“混混”类型的。不过他有个长处——能打,不要命,朱老板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才把他收入帐下效力的。朱元璋同志告诉我们:“不论是流氓兵还是良民兵,能打胜仗的就是好兵!”

    再看明朝那些优秀的文臣:王守仁、杨廷和、张居正等一大串。王守仁是个奇才,简直就综合发展的人才,他不光读书,还当官,打仗,讲学,收弟子,还创立了“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而杨廷和就是个“学霸”,他十三岁中进士,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四十多年,皇帝都捏在他手中。并且他还有个更著名的儿子,叫杨慎。他把嘉靖皇帝给折腾的不轻快,最大的成就就是给一本书写了一首词。那本书叫《三国演义》,那首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读过《明朝那些事》我还知道了明朝还有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有复杂的不能再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可能跟你走的最近的就是你的死敌。

    有乱套的不能再乱套的故事——南边打倭寇,北边援朝鲜(明朝的时候是抗日援朝),东边防清国(建立的很早,明朝没灭亡就建了),西边打流民。真是一锅大杂烩啊。



    读《明朝那些事儿》,能丰富人的知识,澄清人的内心,让人放不下,着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让我感悟出了些许人生哲理:

    首先,做人不能太狂。太狂是要挨揍的。像明初的名将蓝玉、丞相胡惟庸等,都是因为狂,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而死的很惨。

    其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善于利用对手。明朝就把当时的蒙古那地方的少数民族——也就是元朝的后裔,折腾的够呛。把人家给挑拨成三部分,让他们互相打,明朝坐着看戏。

    还有“地下党”王琼同志,为干掉两个大坏蛋——钱宁、江彬,卷入了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中,如同泥鳅一般滑来滑去,终于成功。但自己也身败名裂,差点玩完。



    第三,技多不压身。明朝的大官们都有一技之长,诸如郑和本来是个带陆军的,却跟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工部尚书潘季驯本来就管盖房子,最后却走上了治河的道路,并且发明了“束水冲沙法”,善莫大焉。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繁荣时期,但最后也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就像作者当年明月评价明朝:“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是的,读《明朝那些事》欲罢不能的感觉就如同:“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 4、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怎么样的书?读完以后感觉怎么样?

    没读完过。但是可以说很吸引人,尤其是当年明月在里面加入的“戏说”成分,对话和他自己的猜想,比枯燥的的史书更有趣和丰富多彩。虽然他一直有“暗示”他的写作都是有据可考,但终究不是正儿八经的史书,再说史书上的也不一定正确。但是对于想了解明史,又嫌史书枯燥的,严重推荐!!!

  • 5、 《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哪些你认为拍案叫绝或精彩绝伦的部分?

    惭愧,不请自来,《明朝那些事儿》有哪些精彩绝伦和拍案叫绝的地方?因为这本书太长,精彩绝伦的地方太多,一时间也很难说清楚,所以我只说说对这本书的感受,以及把头条历史领域作者与之对比一下。

    我喜欢在头条看历史,头条有很多历史领域的创作者,我也关注了很多历史领域创作者,他们写的历史都非常优秀。我喜欢跟他们交流,我也很佩服这些写历史的人。因为写历史需要巨大的阅读量和知识量做储备,才能下笔成章。像我这种没耐心没毅力的人,很难静下心来翻阅那些板板整整的学究书。所以我看的历史,都是经过二次加工的。

    就我的阅读感受,我们头条历史领域的作者,他们的阅读量和知识量甚至思想深度,都不比当年明月差,他们真的都非常厉害,见多识广,博闻广记,可以把历史讲的很好,见解也非常独到,可以把历史分析的头头是道,也可以把历史写的诙谐幽默。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头条很少有作者可以把历史写的跟当年明月一样精彩的。当年明月说:“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把精彩的历史写的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儿》可以说做到了。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当年明月写的历史,我可以一章一章的读下去,不觉得疲倦。笔法轻松幽默,好像不是在说历史,而是在说当代人的故事,事情就发生在当代,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说到底古今人心是一样的,古人跟今人没什么不同,明朝那些事儿,跟今天的那些事儿也没什么不同。该幽默的地方幽默,该煽情的地方煽情,该严肃的地方严肃,张弛有度。厚重的历史,轻松的故事。

    我个人觉得《明朝那些事儿》最精彩最精华的地方,不是历史说的有多好。而是当年明月自己的主观部分,是他的思想,他的评价看法,人物的心理刻画,对藏在历史背后故事的分析,尝试寻找历史真相的过程……,这是全书的精华和智慧。

    最后来一句书中很感人的一句话「“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深以为然!良心会让我们活得坦然,理想会让我们活得有朝气。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