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大明第一名臣?_历史上,明朝最大的贪官是谁?


- #问答
  • 1、 谁是大明第一名臣?

    我觉得大明第一名臣应该是于谦,没有他,大明早亡两百年,我曾经在头条上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明代宗关键时刻启用了他,延续了明朝国运两百年!》,链接为:http://www.toutiao.com/i6292340990065771010/。

    大明是个名臣辈出的时代,如果我问一句,在你的内心深处,哪个人才算是明朝的第一名臣?我想有些人会说是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也有人会说是变法革新的张居正,但是在我的心中,一直都是一心为国为民,在大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于谦”。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他的伟大事迹。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刺也先,以明朝削减马价为理由,向明朝边境发起大规模进攻。大同守军失利,塞外城堡陷落,边报传至朝廷,朝廷上下惶恐不已。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不懂军事的王振专断,最后号称五十万的明军在土木堡一带惨败殆尽,王振也被部将所杀,英宗被也先俘去,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

    俘虏了大明皇帝,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置。最后,也先接受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留下明英宗当作筹码,好向明朝索要财物。

    (图为于谦夫妻的画像)

    一是力排众议。

    土木堡兵败之事传至京城,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侍讲徐珵(即徐有贞)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众臣纷纷附和。于谦厉声喝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接着,他对皇太后晓以迁都的利害,征得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于谦力主抗战,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爱国官员也纷纷表态,支持于谦。最后,郕王这才下了固守北京的决心。

    二是铲除奸党。

    郕王刚刚摄政朝议,右都御史陈镒联名上奏说:“王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众臣见此,纷纷附和,一时之间,朝堂上乱了起来,上奏声,骂人声、痛哭声此起彼伏。朱祁钰刚刚摄政,哪里见过这等场面,一时间不敢作出决定,便下了一道命令:“百官暂且出宫待命,此事今后再议。”众臣平日里受够了王振的欺负,此时正在气头上,个个抗议不依。此时,王振党羽、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仗着有皇帝的谕令,喝斥群臣,让他们立刻出去。户科给事中王竑脾气急躁,性格耿直,早就看不惯王振一党,眼见王振已死,马顺还敢如此嚣张,冲上前去猛击马顺,众臣见此,纷纷上前暴揍马顺,马顺当即毙命。众人还不解气,又揪出王振的党羽毛、王两个宦官,一顿拳打脚踢,当场毙命。此时,血溅朝堂,吓得郕王朱祁钰面如土色,起身欲走,于谦连忙挤到郕王身前,扶臂劝导道:“马顺等人罪该诛死,打死勿论”,朱祁钰依照于谦的话下了圣旨,众人听后方止,而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在他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在那时,朝廷上下都倚重于谦,而于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三是积极备战。

    第一,拥立郕王为帝。瓦刺利用明英宗朱祁镇为筹码,作为攻城略地的政治工具,处处招摇撞骗。于谦为了也先的阴谋不能得逞,联合太后与众臣请求郕王朱祁钰即位,但是朱祁钰“惊让再三,避归郕府”。众臣再三请求,于谦说:“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最后,郕王受命。八月二十九日,皇太后改立监国郕王为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他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传谕各边镇,无论明英宗到何处,守将都不可轻出。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于谦的铮铮铁骨,能看出他的为国为民之心。明朝拥立郕王为帝后,使得也先以明英宗为要挟的手段完全失效了。

    第二,举荐人才。原大同副将石亨在“土木堡之战”中战败,单骑逃回,被贬官下狱。于谦认为,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战败的主要责任不在他。于是将其释放,并委任以京师总兵官的重任,统一指挥京师步兵部队。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石亨指挥有方,英勇作战,战果显著。“论功,亨为多,晋侯”。同时,启用一些名将指挥京城的火器部队、骑兵部队和镇守大同、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关口,并严惩了一批贪生怕死、玩忽职守的将校。

    第三,调兵入京。京军的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覆没后,京城只剩下数万老弱病残的后备军。为了迎接战斗,于谦重组京军。他还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入京,使京城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22万多人。

    第四,筹措武器装备。当时兵器也严重不足,京城守军中仅有1/10的将士有盔甲。为此,他一方面命令工部加紧赶制,一面将南京库存兵器调入北京,补充守城部队。还派出人员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武器装备,来装备北京守军,共收集到头盔9000余项、甲5000余件;神枪(火枪)1.1万余杆、神铳(火铳)2万多只,神箭(火箭)44万枚、火炮800余门。

    第五,储备粮食。于谦还作了和也先打持久战的准备,他积极储备粮食。当时供应北京的粮食有数百万石储备在东郊的通州,可供京师军民一年的食用。可是时间紧迫,一时之间无法将其运到北京,有人担心被瓦剌利用,建议烧毁通州粮仓。于谦坚决不同意,他认为粮食是京城保卫战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粮食,军队就会不战自溃。因此,于谦下令奉令调京部队取道通州,预支半年禄饷后入京,将士们皆欢呼雀跃。除官府征用的500辆大车昼夜运粮外,他还发银子鼓励和动员百姓及官兵的家属、亲友自备车辆前往通州运粮。重赏之下有勇夫,运粮队伍川流不息,昼夜往返。没有几天,就把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京城并储备起来,从而使军心大振,也稳定了民心。(图为北京保卫战的地图)

    四、大破瓦刺

    土木堡的轻易得胜助长了也先的野心,他手中拿着明英宗这张王牌,却始终得不到好处,终于恼羞成怒。于是,也先决定大举进攻北京。

    十月初一,也先,脱脱不花挟持明英宗掠过大同,声称要夺取北京,逼迫明廷南迁。他们兵分三路,一路攻破了紫荆关,向北京进发;第二路两万瓦刺部队从古北口、密云,进攻居庸关以西的白羊口,进攻北京;第三路三万瓦刺军从宣府、洪州堡进发,进攻白羊口,直逼北京,京师告急。

    明朝召开了临时的军事会议,有人建议全部拆除北京城外的军民房屋,以便屯兵。也有人建议在北京城外深挖战壕。还有人说瓦刺军士气正盛,全军退守城内,坚壁清野,避敌锋芒后再寻机破敌。

    于谦却主张出城迎敌,他说:“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说完,便调遣诸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广宁伯刘安东直门,武进伯朱瑛朝阳门,都督刘聚西直门,镇远侯顾兴祖阜成门,都指挥李端正阳门,都督刘得新崇文门,都指挥汤芦宣城门,而于谦自己和石亨率领副总兵范广、武兴在德胜门外列阵,抵挡也先。他把兵部的事交给了侍郎吴宁,令各城门全部关闭,自己穿上甲胄亲自督战。他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他还以忠义晓渝三军,泪流满面,慷慨激昂。将士们深受感动,无不愤慨,个个勇气百倍,决心与北京共存亡。

    十月十一日,瓦剌军逼近北京。也先将军队布置在西直门以西。于谦派兵迎击瓦剌军于彰义门,打败也先部队先锋,明军首战告捷,人人信心倍增。

    十月十二日,也先将主力列阵西直门外后,挟持英宗皇帝到德胜门外的土城,要求朝廷派于谦、石亨等高级将领亲自出迎,并索求金帛数以万万计,企图以此将明军主将擒获,迫使明朝献城。于谦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一方面派出右通政王复朝见英宗,迷惑瓦刺。另一方面于谦审时度势,灵活用兵。他隐蔽主力,采取小股袭扰,避敌主力,处处袭捞的策略,迷惑敌军。当夜,两路明军主动出击,斩杀瓦剌军数百,乘胜而归,使军威大振。

    十月十三日,也先集中全力进攻德胜门。于谦命大将石亨在城外民房内埋伏好军队,然后派遣少数骑兵佯装战败以引诱敌人。也先果然中计,亲率精骑万人进入埋伏圈,于谦一声令下,明军开始反击。只见神机营火器齐发,火箭弓弩多如飞蝗般地射向敌军,明军前后夹击,也先部队大败而归。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等将中炮身死。瓦剌军后又集中力量转攻西直门,都督孙镗率军迎战,打败也先的先头部队。由于也先不断增兵围攻孙镗,孙镗力战不支,退至城下,城上守军发神炮,火箭轰击瓦剌军,在千钧一发之际,彰义门、德胜门两处增援部队赶到,再次打退了瓦剌军的进攻。

    十月十四日,瓦剌军又改为进攻彰义门。于谦命守军将城外的街巷堵塞,在重要的地带埋伏好神铳手、短枪手,又派兵在彰义门外迎战。明军前队用火器轰击敌军,后队由弓弩压阵跟入,打退瓦刺军,当地居民也纷纷登上房顶,以砖石迎战瓦剌军,喊声惊天动地,再次大败瓦刺军。

    战争持续了五天,瓦刺军死伤惨重,士气低落。也先又听说各地勤王部队就要到来,他怕归路被明军截断,便于十五日也拔营逃走。明军奋起追击,以火炮轰击敌军,击毙敌军万余人。也先也率军向良乡方向退去。

    十月十七日,撤出紫荆关,不久退往关外。东路的脱脱不花军,闻得中路、西路已败,亦立即撤退,并于十月二十日单独遣使进贡,来北京议和。至此,明军取得了保卫北京的胜利。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我相信于谦的伟大没有人能质疑,也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他德才皆备,一生就如这首诗一样,看破生死,一心为民,坦荡做人。试问,千古能有几人啊?(图为于谦之墓)(图为于谦之墓)

  • 2、 历史上,明朝最大的贪官是谁?

    历史上各个朝代更迭不断,每个朝代皆不乏贪官污吏,如最为出名的清朝首贪和珅,他所贪敛之财竟高达八亿两白银,而在明朝时期亦有几人贪墨力度完全不输和珅分毫,其中当属严嵩父子以及刘瑾之类,今天我便简单介绍一下,明朝嘉靖年间的首贪严嵩父子。

    严嵩在明朝嘉靖年间为官多年,虽然自身发迹较晚,但是他深谙官场哲学,起初他依附原首辅夏言不断亲近嘉靖帝,诸事所为皆投其所好。例如,因为当时嘉靖极其信奉道教,严嵩便为了投其所好,平时里苦练青词(青词是指道士设坛做法事时上奏天神的表章),除此之外,严嵩在平时处理奏章时,极其善于揣测并迎合世宗意旨。后来夏言因触犯嘉靖帝,渐失帝意,随即失宠,转而严嵩成功上位,最终入阁称首辅。

    在嘉靖二十七年,严嵩的儿子严世蕃靠着父亲的威势,逐渐掌权,虽然当时严嵩依旧把持朝政,但是奈何自身年事已高,又要时刻侍奉在嘉靖身边,殚精竭虑,在精力上难免有点力不从心,所以严嵩便趁机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

    严世藩是一个十分精明,而且比其父亲严嵩贪婪的人,他掌权之后,平时不仅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贿赂,搜刮民脂民膏,而且总是借着严嵩的名头和威势,大肆买官卖官,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财富。

    嘉靖四十年,严嵩已经八十多岁了,早已老朽昏聩,加之嘉靖帝早已听闻,严嵩之子严世蕃,贪虐淫纵,甚为嚣张,所以严嵩父子此时已经逐渐失去了嘉靖帝的信任。在一年之后,在权臣徐阶的鼓动下,嘉靖帝罢除了严嵩的官职,勒令其回乡,其子严世蕃谪戍雷州卫。

    严世藩被贬谪之后,行径并不老实,两年之后,严世藩终又被御史弹劾,严嵩亦因此被削籍为民,家产全数被抄,共抄得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此外还有田地上百万亩,房屋六千多间,以及无数的珍稀古玩、名人字画。根据《明史》记载,当时的物价为“银一两,二石”,从米价便可以看出,严嵩父子当时所贪污之巨,令人叹为观止。

  • 3、 你读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打油诗,打油诗算得上诗歌吗?

    打油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自由诗体。它的特点是不讲平仄,对偶,形式活泼,新颖。但也求押韵。它以诙谐,幽默见长,形式不拘一格。具有讽刺,启迪内涵,有一定的社会性而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喜爱。

    仅举一例:以飨读者。

    大雪纷纷落地,真是皇家瑞气。

    再下三天何妨?放你妈的狗屁。

    这首诗明写雪景,其实反映了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人的不同感触。第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喻指文人雪后那种悠闲自得,吟风赏月之情。第二句,真是皇家瑞气,喻指阿谀逢迎,奴气十足之相。第三句,再下三天何妨?这一句分明指那些饱食终日,不知人间疾苦的纨绔子弟之声。第四句,放你妈的狗屁,这一句就比较好理解了,即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所发出的谩骂。

    由此可见,打油诗亦有其广泛的文化市场,有其特有的社会属性,这可能是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原因吧!

  • 4、 历史上有哪些因为贪得无厌而自取灭亡的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贪官东汉外戚梁冀南宋权臣陈自强明朝御史刘观清朝和珅

  • 5、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贪官?

    1、秦朝赵高:赵高(?-前207),嬴姓,赵氏,历任史学童,史,令史,尚书卒史,中车府令,郎中令,秦朝二世胡亥时官至丞相。赵高利用手中的职权,一方面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各项经济事务横加干涉,侵夺民田,操纵赋税,控制国库,最后富可敌国。

    3、唐朝元载:元载(?—777年):字公辅,凤翔府岐山(今陕西岐山)人,天宝初进士,官至宰相,天下元帅行军司马。他利用职务大肆贪污受贿,积得万贯家财。京城长安109个坊,元载拥有三分之一。他倒台后,被没收的宅舍足够分配给数百户有品级的官员居住使用,他在东都洛阳还专门营建一座园林式私宅,充公后,可改成一座皇家花园。抄家时,就连十分难得、需要进口的胡椒都有八百石,其他金银财宝更是堆积如山。4、宋朝蔡京:蔡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人,熙宁三年进士,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升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前后达十七年,任相期间,他直接把国库当成自家的小金库,随意取用公款。据《宋史·食货志》载,蔡京哲学家后,查出被他侵吞的公款“以千万计”。5、明朝刘瑾: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入宫为太监,改姓刘。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博得明武宗的宠爱,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贪污纳贿,无恶不作。刘瑾被捕后,明武宗亲自抄没其家,除了抄出伪玺、玉带、兵器外,还有金银数百万两和不计其数的宝货,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6、明朝严嵩:严嵩(1480-1567),字惟中,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官至宰相,擅权20年之久。由于受到嘉靖帝的青睐和重用,骄奢霸横之气日益显露,贪污受贿是家常便饭。嘉靖四十四年,皇帝下诏将严嵩父子逮捕,抄家后,得黄金三万两千余两、白银二百零二万余两,其他房屋、土地、珍宝、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玉器、服饰、家具无数,甚至超过了皇室的珍藏。

  • 6、 人大代表“贪腐超50万就判死刑!”为何实施困难重重?

    人大代表“贪腐超50万就判死刑!”为何实施困难重重?

    贪腐五十万就死刑,看似痛恨贪腐,但是这种提案不可能实行。

    第一、目前我国本着少杀慎杀、严格限制死刑的理念,这也是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共同的方向。贪腐五十万就死刑说起来容易,实际上现在绝大多数贪腐人员涉案金额动辄几百万、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远远超过五十万,这样的话可以说绝大多数贪腐人员都会被判死刑,死刑的人数不知要扩大多少倍,这和少杀慎杀、严格限制死刑的理念背道而驰。

    贪官

    第二、假定贪腐五十万就死刑,那么其他罪名的量刑就显得畸轻。例如,抢劫的,拐卖妇女儿童的,强奸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等等等,这些实际上社会危害程度要远大于贪腐,是不是更应当判死刑?这样的话死刑不知要扩大多少倍了。

    第三、贪腐五十万就死刑,实际上不利于反腐的进一步开展。例如,如果不是死刑,到案的嫌疑人为了轻判,很可能会检举揭发其他人的犯罪,还会尽可能交代自己的罪行,交出涉案赃款,这些动作对于进一步侦办其他案件是有利的。假如五十万就死刑,对于嫌疑人来说,反正是死刑了,同案也不交代,隐藏的案款也不交出,破罐子破摔得了,这样的话会对别的案犯是一种保护,对收回赃款不利。

    第四、历史上,严苛的刑罚对于贪腐效果不明显。例如明朝朱元璋时代,就订立了严酷的刑罚,贪腐六十两银子就将贪官处死,剥皮,做成皮囊,将草填在里面,就像“稻草人”一样,挂在官署外面震慑他人。六十两,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四五万元而已,六十两就剥皮,这刑罚够酷的,但是明朝的贪官还是和韭菜一样,越割越多。

    朱元璋

    朱元璋

    为什么剥皮都刹不住贪腐的风气?实际上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很多制度漏洞百出,一个官员,想贪的话,总能贪到手,但是十个贪官只有一个被治罪,其余的九个很安全。所以才会贪腐成风。如果十个贪官,治罪九个,即便是不是非常严厉,也会令他们胆战心惊。

    所以说,比严刑峻法更有效的治贪之术,在于社会制度的严密性。

    总之,贪腐超五十万就死刑,本身没有实行的意义,不太可能被实施。

  • 7、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打油诗?

    1.唐寅《除夕诗》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注: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别样的“除夕”味道。



    2.郑板桥《赠小偷》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注:一个细雨蒙蒙的寒夜,有一个小偷摸进了郑板桥的家门,把郑板桥惊醒了。他坐在床上轻轻吟了这首打油诗,小偷听后,便转身向外走,这时,板桥又继续念道:

    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郑板桥就这样客客气气地把小偷打发走了。



    3.古代某考生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染黄泉

    注:从前,有个考生,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下写了这首打油诗,主考官批阅试卷时,看到这首打油诗,觉得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他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何必”八个大字.这样,整首诗就成了: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用不着哭哭啼啼.)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不见得苦读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那是一定的了)

    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何必用死来吓唬人呢.)



    4.欧阳修猜谜诗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注:据说这首打油诗写于一次饭后。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

    第一句“无檐”即无盐;

    第二句“无算”即无蒜;

    第三句“无缰”即无姜;

    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