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独以强亡”是什么意思?_所谓的"汉以强亡"真的准确吗?西汉究竟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 #问答
  • 1、 “汉独以强亡”是什么意思?

    只有汉朝是在国力强盛(尤指军事力量)的时候终结的。

    1.出自:

    王夫之《后汉书·郡国志》

    2.原文节选:

    汉之末造,必亡之势也,而兵疆天下。张奂、皇甫规、段颎皆奋起自命为虎臣,北虏、西羌斩馘至百万级,穷山搜谷,殄灭几无遗种,疆莫尚矣。乃以习于战而人有愤盈之志,不数十年,矢石交集于中原,其几先动于此乎!

    3.赏析:

    该文章从军事力量的角度分析了汉朝灭亡的原因,存在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其片面性。后世对此争论不一。

  • 2、 所谓的"汉以强亡"真的准确吗?西汉究竟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应当说,这个强是指军事力量的强,而不是经济,文化,政治,疆土。

    有汉一代,地方势力都是很强大的,从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到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地方势力从未在汉朝历史舞台上消失。

    七国之乱

    十八路诸侯伐董卓:




    秦始皇时期全国范围内废除了诸侯分封制。但是到了汉高祖时期,又将诸侯分封制重新搞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不应该从秦朝算起,因为秦朝之后的汉朝在全国范围实行的政治制度,是郡县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暂且按下中国封建社会是从何时在全国大规模且长久的实现这个问题不表,有一件事实是清楚的,那就是秦朝的社会制度是,从皇帝到郡县的官员,都是有直接隶属关系。皇帝的命令可以以极快的速度,迅速下达到帝国统治的最基层。

    然而汉朝在建立之初,为了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政治制度。

    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自始至终都有非常强大的地方势力。这股势力有的时候是世家大族,有的时候是地方军阀,有的时候是一方诸侯。



    诸侯在七国之乱之后,已经得到了强烈的削弱,而地方军阀一般在封建王朝中央政府控制力极度衰弱的时候才会出现。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地方的世家大族势力,自有汉以来从未得到过削弱。

    这些地方世家大族势力,有的时候不仅仅对当地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很多家族豢养自己的家兵,这就导致汉朝在受到外族或者内乱影响的时候,地方世家大族势力可以自保。

    两晋时期五胡乱华中地方势力依旧影响巨大:



    所以当东汉末年,中央政府衰弱的时候。各路诸侯都拥兵自重,慢慢的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势力。

    这种根深蒂固的,历史悠久的,影响长达三四百年的地方势力,导致这些大姓大族,一直可以在地方形成自己独特的影响力,甚至可以成为一个独特的政治小团体。

    所以一直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北方地方割据军阀势力,依旧可以凭借自己局部的兵力,而压制匈奴的力量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这些军阀所拥有的兵,并不是在中央权力式微的时候才拥有的,而是已经传承长达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

    鲜卑一直被三国时期北方军阀压制:



    当科举制兴起,封建王朝中央权力慢慢集中的时候,这种现象便不会再发生。比如明朝中央权力急速膨胀,甚至连丞相都已经被取消了,封建中央集权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科举制度也早就已经发展成熟,且影响力巨大,早已替代古老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地方世家大族影响的范围和深度已经无法和汉朝以及两晋时代相比。

    明末李自成起义,地方并无强大家族势力阻挡:



    这种地方大族势力,在太平盛世皇帝会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在王朝末期,可以说是底层贫民之福了。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