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春秋战国的诸侯国要相互灭掉对方,而欧洲的封建领主可以和平相处呢?


- #问答
  • 1、 为什么中国春秋战国的诸侯国要相互灭掉对方,而欧洲的封建领主可以和平相处呢?

    这是个好问题,喜欢历史或者研究过历史的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这其实是东西方文明发展进度的问题、也是统一与分裂的问题、也是地域历史的问题,也是文化统御的问题。总之是综合原因导致的不同,我先从一下几个方面讲讲。

    前因

    首先以时间为轴承剖析一下封建领主是怎么形成的,罗马帝国自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也是脑洞很大的皇帝,自己统一了又分裂掉,会玩的皇帝,和成吉思汗一样一样的),开始正式分裂。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西罗马就这样灭亡了。

    从这个图可以看到西东罗马的区域怎么分的。而在日耳曼人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位皇帝之前,西罗马帝国实际控制区域越来越少越。回到时间轴来看下怎么失去控制的。

    1. 一阶段、405年冬,阿拉里克(也就是日耳曼的领袖或者称为西哥特人,因其本人是西哥特人)和匈人联军突破了罗马帝国的莱茵河防线,罗马没有有效的抵抗,等同放弃了高卢的大部分地区

    2. 二阶段、407年,驻守不列颠的将领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里乌斯企图说服阿拉里克去攻击君士坦丁三世(不列颠领土),阿拉里克则要求4000磅黄金作为代价,霍诺里乌斯答应,随后又不兑现了。阿拉里克(上了一次当当然要报复)和匈人又一次联军入侵意大利,霍诺里乌斯从米兰逃亡到拉文纳。阿拉里克南下,包围了罗马。罗马用了大批金银财宝换回撤军。
    3. 三阶段、409年,阿拉里克和匈人联军第二次包围罗马,扶立了一个傀儡皇帝,躲在拉文纳的霍诺里乌斯在东罗马帝国的支援下保住皇位。
    4. 四阶段、410年,阿拉里克和匈人联军第三次包围罗马,并最终将其攻破。联军在城内肆意抢掠三天,大获而归,同年阿拉里克完成任务先走一步了,继承人与415年跑到伊比利斯半岛定居了,也就是现在西班牙葡萄牙的底盘(这也是个会玩的家庭,老子打不赢匈人,跑到罗马搅了一圈死了,儿子选了一块远离匈人又不错的底盘定居)。而罗马则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同年,驻守不列颠的罗马军团撤离,宣告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结束。

    至此不列颠,伊比利斯半岛丢失了,那么高卢、北非和亚平宁半岛的那块谁占领了咧?

    1. 高卢:在428∼480年间,萨利安法兰克人(法兰克人有属于日耳曼的分支)占领了罗亚尔河以北高卢的大部分地区。里普利安人和卡蒂人(这两个又是法兰克的分支)仍然留在德意志和高卢东北部。萨利安人在他们的国王克洛维的统治(481/482∼511)下信奉了天主教,克洛维把他的统治权扩大到其他法兰克人身上,并征服了高卢的其他大部分地区。
    2. 北非:439年,汪达尔-阿兰王国在西罗马帝国北非地区建立,首都迦太基,并建立了自己的海军,不停地从海上袭击罗马帝国。

    3. 亚平宁半岛:476年,蛮族(日耳曼人之东哥特)将领奥多亚克反叛欧瑞斯特,废黜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宣称效忠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将西罗马帝国的国徽(可以当玉玺理解)转让给东罗马帝国,至此,西罗马帝国灭亡,意大利被奥多亚克控制。

    最终西罗马被分割成。

    西哥特——伊比利斯半岛势力

    萨利安法兰克人——高卢大部份势力

    里普利安法兰克人——德意志势力

    卡蒂人法兰克——高卢东北部势力

    东哥特人——意大利势力

    大概就这几方大势力,像盎格鲁撒克逊迁徙大不列颠这就是相对靠后一点点时间了,总之西罗马的一整块底盘彻底分裂成这么几块底盘,而后这些底盘又再次混乱统一分裂,直到6世纪中期,萨利安法兰克人成为当时西欧最强大的势力,建立了封建采邑制(这就是稳固欧洲封建统治的根基,可以理解成封邦建国),751年,宫相矮子丕平成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国力达到全盛,吞并了伦巴德王国,夺取西班牙边区,占领东巴伐利亚,征服阿瓦尔汗国,西欧的大部分土地都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查理大帝死后,法兰克王国发生兄弟战争而分裂,在843年8月签订《凡尔登条约》国家分为西法兰克、中法兰克和东法兰克,现代的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疆域就是以这个条约为基础的。

    以上可以称为欧洲西方封建领主制度的前期,而后三法分封分封再分封,和汉朝汉武帝削藩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个西欧越分越细,越分越多。当然肯定是有人想统一的,但西欧还有一股以后会成为,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势力,正在以即快速的速度席卷欧洲,在萨利安法兰克人发育成法兰克王国之际依附其上迅猛的壮大自己,悄悄的用及其迅捷的速度潜移默化的影响欧洲,直到彻底统一欧洲的天主教势力。

    不能统一了

    法兰克王国建立前后,整个欧洲已经打成一锅糊糊粥(日耳曼人就是喜欢打架打完别人,打自己简直哭笑不得)。

    1. 先是法兰克人克洛维打跑了西哥特人几乎彻底占领高卢,并皈依天主教然后统一高卢全境

    2. 公元511年,克洛维先走一步之后领土被他的四儿子:克洛泰尔一世、希尔德贝一世、克洛多梅尔和提奥多里克一世继承,分别建立起苏瓦松、巴黎、奥尔良和兰斯王国。

    3. 克洛泰尔一世在位期间(558年-561年在位),先后吞并三位亡兄的奥尔良王国、兰斯王国和巴黎王国的领土,又吞并整个勃艮第王国,成为第二位统一的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但他去世之后统一的王国被他的儿子们再次瓜分

    4. 分为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与勃艮第三部分,613年复由克洛塔尔二世再统一。
    5. 克洛塔尔二世的继承者达戈贝尔特一世死后,王国重告分裂。在长期混战中,王权逐步削弱,实权落到掌管宫廷事务和王室地产的宫相手中。
    6. 687年奥斯特拉西亚宫相赫里斯托尔的丕平(即丕平二世)统一全国,751年其孙宫相丕平(矮子丕平,即丕平三世)废墨洛温王朝末王希尔德里克三世(743~751在位)自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
    7. 加洛林王朝丕平国王的儿子查理曼大帝在丕平死后又经历混战把法国统一彻底称霸欧洲。

    查理曼死后,其孙辈于843年签署《凡尔登条约》,将统一帝国瓜分为东、中和西三个部分。至此三法时代,一边打一边分封整个欧洲彻底沦为黑暗时代也就是欧洲封建时代的顶峰时期开始。

    总得归咎起来欧洲之所以不能像中国春秋战国一样被统一,是因为分封制(采邑制)在欧洲得到盛行和巩固,而宗教势力又不希望得到君主制度完成统一,种族太多总是在混战中(就像打地鼠般,打完一个起来一个),三者几乎是恶性循环不断强化。

    反之中国古代一直追求的是统一的概念,小国会在大国争霸中被统一,小国就越来越少,大国在战争中被削弱,直到被消灭,同时中国的文化不同于欧洲是宗教文化,中国的是百家争鸣士人人文化(百家也没有哪一方是希望分裂的,即使兵家也只是用于战场的一种和统一的手段),无论是士族还是贵族希望的都是统一达到结束战乱,几乎没有任何一方势力是希望一直混乱下去的,这也是由农耕文化长久统治华夏土地孕育出完整继承的思想观念,而欧洲的混乱始于日耳曼人,他们是野蛮人没有这种观念,他们的后裔除了打还是打,把所有的对手打完就开始打自己(简直哭笑不得,智商堪忧难怪被天主教玩弄于鼓掌之中,至终都未能长久的统一下去,要不是欧洲人实在打的没地方打了,宗教实在太残忍了,欧洲也不会爆发文艺复兴脱胎换骨,要不然可能还在打)。

    以上只是讲到欧洲混战。

    宗教的从中作梗,采邑制的影响都没讲到,实在太晚了三点了,熬不住了。后续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提问邀请我答题。今天就到这里了。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