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穿龙袍被皇帝发现会怎么样?_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
-
1、 太子穿龙袍被皇帝发现会怎么样?
封建时代的礼制、等级制度都非常的鲜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有严格的等级区分,特别是君臣之间,那等级制度就更加的森严了,绝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小命不保。
龙袍的古代皇帝常穿的朝服,在清朝以前,王公大臣也可以穿,只得颜色、图案、规格有所不同,到清朝后,就只能皇帝,其他的人就不能穿了,只能穿自己特定的官服。
穿龙袍也是有讲究的,什么级别的穿明黄,什么级别的穿杏黄,什么级别的穿金黄,龙也分三六九等,三爪四爪和五爪,就算都是皇帝的儿子,太子和其他兄弟也有明显的区别,服侍上龙的数量也不同。
今天就只谈皇帝与太子的龙袍,皇帝是九五之尊,龙袍的颜色为明黄色的,上绣九条龙,龙爪的个数为五,即五爪龙袍,戴十二旒冕冠,龙袍上九条龙的位置分别在: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而太子只是储君,未来的接班人,也可穿龙袍,但档次就低多了,颜色是杏黄色的,上绣五条龙,龙爪的个数为四,俗称四爪蟒袍,戴九旒冕冠,它与皇帝的龙袍在款式、颜色、图案、规格上都不相同,不能僭越祖宗体制,否则视为大逆。
至于说太子穿了龙袍会怎么样,这要看哪个朝代、哪个皇帝,这里的龙袍是特指皇帝穿的那件最牛x的龙袍,不要误解了。
太子穿龙袍的后果要看各个皇帝的心情
龙袍是皇帝的专属用品,皇权的象征,太子也敢穿,那时赤裸裸的向皇帝宣战,要皇帝让位,是要皇帝早点死,这是哪个皇帝都不能接受的,俗话说天无二日,太子轻则被废,重则被杀。
当然了,各个皇帝有他们自己处理的方法,或许有所不同,有直接处死的、有囚禁的,也有让位的,下面就来戏说一下几位皇帝的处理方式:
刘彻:老子带兵围你,把你逼死。
李渊:让给你,让给你。
李世民:我就当没看见(李承乾)。
李旦:小兔崽子,有雄心,去喜欢,皇位传给你,我去做太上皇(李隆基)。
李隆基:我今天只废了你,我不想别人说我一天杀四个儿子(李瑛)。
朱元璋:儿子出息了,来来来,龙袍给你穿着,别着凉了(朱标)。
康熙:废了你,养着你,有机会再立你为太子(胤礽)。
朱元璋一心想让朱标当皇帝,无奈朱标宅心仁厚,缺乏帝王所具备的因素,如果朱标主动穿龙袍,那就代表他有政治野心,朱元璋高兴还来不及呢!
还有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的唯一独苗,太子之位稳稳的,集万千宠爱如一身,穿龙袍那是小意思啦。
还要看所处的时代
太子偷偷穿龙袍,非死即废,但也要看所处的时代是盛世还是衰世,如果是盛世,盛世时,要看儿子的数量和质量,儿子多质量好,谁穿谁死,儿子少质量差,就先掂量掂量,棒子敲敲再观察观察。
如果是衰世,谁愿意当谁当,正好老子不想干了。
也要看花灯的性格和同治的年龄,如果太子年龄小,花灯肯定不当回事,如果太子年龄大的话,你敢穿我就敢弄死你,皇权是每个统治者历来最忌讳的问题。
如果太子只是偷偷穿着在镜子面前臭美一番,皇帝看见了可能也没啥大碍,如果太子不仅穿了龙袍臭美,还自拍发朋友圈,一旦引发民众热议,上了热搜,那估计皇帝要拿鞭子伺候了。
太子穿龙袍轻则逾钜,重则以谋反视之,哪一个太子怎么会狂妄到这种程度,要知道这可是谋逆大罪,不臣之心,如果真的到了让皇帝看见太子私穿龙袍的时候,怕也只与“烛声斧影”的情况差不多了,太子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太子是正式的储君,既然被立为太子,基本的心智和政治常识是有的,不会在乎这么几天、几年,如果偷偷穿龙袍那就是图谋抢班夺权,历史上这样的太子不死也会被废。
-
2、 明朝的朱三太子最后怎么样了?
明末朱三太子朱慈炤,实为崇祯第四子。崇祯有七子,夭折三子。朱慈炤在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故称朱三太子。
明灭,朱慈炤仅13岁,辗转从京城至河南回到安徽凤阳,被王姓乡绅了解身世后认为儿子,改名王士元(倒读“原是王”谐音)。王乡绅去世后,朱慈炤流落到江南削发为僧,被胡姓乡绅招为女婿,以教书为生。之后又娶妾,生6子3女,还有一个孙子,成为浙东名士
经人介绍,他到山东人家教书,改名张用观。75岁时,他在山东被清廷捕获,妻妾和女儿均自缢而亡,所有男性被处死,朱慈炤被凌迟。唯一的孙子朱钰宝下落不明。至此,明朝皇裔被斩尽杀绝。
-
3、 明朝最后为什么不迁都南京,或者送太子去南京继续维持政权?
天子守国门,这个理由其实就是扯蛋。崇祯皇帝还真有迁都南京的意思,没有去的原因居然是没钱,想不到吧!
在北方混乱不堪的时候,就有一个大臣(忘记名字了)给崇祯私下出过主意,大致就是让崇祯皇帝先假意去山东拜孔子庙,到了山东后再由这位大臣秘密安排从海上去南京,在然后大明政权就正式迁都南京。崇祯皇帝对这个主意非常满意,但最终出行祭祀的钱,和去南京的钱怎么办呢?大臣说当然是皇家自己掏腰包了,而此时北方叛乱多年崇祯也确实没钱。最终只能将这个建议提到朝堂上,由众大臣商议,最终国家财政部出钱跑路。
崇祯这人又极好面子,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和困境,因此他没有自己提出来,而是由这位大臣去联系其他人一起上书,结果这个提议并没有得到众大臣的支持,反而在朝堂上吵翻了天,根本就没有一个结果,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一直到北京城破。
-
4、 宗主国太子见藩属国国王要不要行礼?
太子是副国级,亲王是省部级,郡王是副省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