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被人称为昏君的崇祯,为何可以坚守十七年?_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哪个是明君?哪个是昏君?


- #问答
  • 1、 明末被人称为昏君的崇祯,为何可以坚守十七年?

    宋末宋徽宗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这个没人骂,明末崇祯帝不是个昏君,他是个贤君,居然被痴狗子说成昏君。

    赵构杀民族岳飞没人骂昏君,崇祯帝杀个袁崇焕,被后人骂成昏君,还不知廉耻的骂袁崇焕是汉奸。

  • 2、 明朝的所有皇帝中,哪个是明君?哪个是昏君?

    简单的归类,明君有以下几位:

    1.朱元璋,开国之主,1368—1398在位,开创并稳固了大明基业,虽然滥杀无辜,被人诟病,但建国有功,可列为明君。

    2.朱抁文,1398—1402在位,虽被推翻,在位期间没有制定伤害底层百姓的政策,可以归为正面。

    3.朱棣,1402—1424在位,尽管来路不正,但在国家大政方针、对待底层百姓方面有作为,应该是个明君。

    4.朱高炽,1424—1425在位,是仁宣之治的创立者,政策温和,朝廷稳定有正气,是为明君。

    5.朱瞻基,1425—1435在位,是仁宣之治的实践者,停止了对北方蒙古的穷兵黩武,治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稳定。

    6.朱祁钰,1449—1457在位,领导了北京保卫战,克服了大明王朝建国以来最大的隐患,建立了正常的君臣关系,只是个人心胸狭隘,郁闷而死,但在大明统治层应该是明君。

    7.朱见深,1464—1487在位,实行仁政,建立开放的对外政策,国家政治局面稳定,朝廷比较和谐。

    8.朱祐樘,1487—1505在位,本人自律仁爱,君臣关系良好,坚持一夫一妻,体贴下属,在位期间政局稳定。

    9.朱载垕,1566—1572在位,能任用有为大臣,把前任搞乱的朝廷基本上扭转过来,政府恢复了生气。

    10.朱常洛,1620在位一个月,但他当太子国之储君时间长,在万历皇帝不作为期间做了好多事,存在度不低,没有滥用权力,可算是明君。

    剩余六个,只能归为昏君:

    1.朱祁镇,1435—1449,1457—1464两度为帝,昏溃无能,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夺门之变错杀功臣,使朝廷没有正气,国家逐渐走向衰败。

    2.朱厚照,1505—1521在位,短暂一生,荒唐一世,任用奸臣,搞两性恋,不理朝政,纲纪紊乱,玩坏了自己,也玩坏了朝廷。

    3.朱厚總,1521—1566在位,不能任用大臣,热心炼丹,不理朝政,招聘好多道士参与朝廷为管理,长时间荒废朝政。

    4.朱翊钧,1572—1620在位,杀害有功之臣,任用奸臣,长期不上朝,不培养后代之君,导致后代子孙成文盲,成为千古笑话。

    5.朱由校,1620—1627在位,任用奸臣,热衷于木活,把全部朝政交由太监打理,造成党争危害。

    6.朱由检,1627—1644在位,刚愎自用,滥杀朝臣,使朝纲紊乱,朝廷没有正气,没有力量,大明王朝迅速灭亡。

  • 3、 为什么明朝昏君辈出,而且都不学无术?

    明朝也不是个个都是昏君啦,朱元璋,朱棣都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朱棣有夺权的污点,显的不那么正统。不过,明朝确实奇葩皇帝,有特殊爱好,昏君比较多,至于比较多的原因,个人总结了一下几个因素:

    1、从朱元璋开始就建立了完善的内阁制。

    这给皇帝懒惰提供了基础,皇帝不上朝,只要内阁在,国家机器就可以照常运转。

    2、宦官是近臣,参与朝政

    宦官是皇帝的贴身,还能参与朝政。一些宦官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利,就巴结,讨好皇帝,满足皇帝的特殊爱好,这样子皇帝就一直生活在太监提供的温柔乡里。何乐而不为呢。

    3、明朝信奉道教

    道家讲求无为而治,讲究脱俗,讲究道法自然。这是皇帝懒政的思想基础

    4、上行下效

    前辈皇帝开了个头,后面的皇帝发现国家还在运转啊,后面的皇帝就学前面的皇帝。


    这个问题很大,大家一起讨论

  • 4、 为什么很多人对明朝皇帝印象不怎好,难道明朝都是昏君吗?

    因为辫子篡改历史,给明朝摸黑,在加上某些部门有辫子人,在不遗余力的给满清洗白宣传辫子,摸黑明朝。在说也没多少人说明朝坏话,不知道这个言论是哪来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那都是满清辫子自吹自擂的,真实康乾时代,还不如明朝万历年代。都是那些狗辫子把历史改的乱七八糟,天天拍辫子电视剧使劲吹满清辫子菊花。真实辫子那文字狱,烧毁历史典籍,束缚人民思想,把汉人当奴才养。最直接就是导致近代中华民族百年历史屈辱。明朝历任皇帝没割地没赔款吧??没求和吧??而且真正在朱棣时代做到万邦来贺,满清辫子又做啥了,尽做些丧权辱国事。现在还无耻给辫子洗白吹菊花。

  • 5、 为什么老有人说明朝都是昏君?历史上都是昏君的不应该是两晋吗?黑明朝的都是什么人?

    什么是昏君?《东周列国志》第一回有这么一句话“无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戮无辜”,很完美的阐述了昏君的概念!

    所以帝王必须要有德,治国要存有善心,这才是明君的表现。

    以此为论据,两晋不全是昏君。比如晋武帝司马炎,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等,而且两晋也留下了“太康之治”的历史痕迹。
    至于为什么有人黑明朝都是昏君,在我看来其实有两点原因!

    首先,《明史》的污蔑在前,明清两朝皇帝的对比在后,带给人的一种错觉。

    明朝被黑全部都是昏君,一方面是前期朱元璋、朱棣的治吏手段果辣;另一方面是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太过放纵家奴乱政;还有一方面是某些皇帝长期躲在后宫不处理朝政。

    尤其是后两条,对集权勤政的清朝皇帝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同时也是中国文官制度发展的第二高峰。文官集团是能抗衡皇权的。
    正因为如此,老朱两父子吸取元朝教训,整顿吏治的手段硬了点;宪宗、武宗等才培植第三方宦官势力抗衡文官体系;神宗有了文官集团治国,即使不上朝国家照样运转。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他不是昏君。朱厚照的庙号是武宗,谥号是毅皇帝,全称“大明武宗毅皇帝”,这个谥号满清也没有否认。

    “武”和“毅”在古代都是褒义(有不懂庙号和谥号,一心要黑小照同学的人,请先去了解下古代的礼仪伦理),综合所述,朱厚照不是昏君。
    然后,某些文人如高、严之流所带来的名人效应!

    高、严之流是名人,在社会上名气很大,他们是带有流量和节奏的。一旦这些人胡乱说话,会误导大众。

    尤其是高,本身不是史学家,对历史没有研究。但为了显示自己有才华,无视明朝取得的成就,一张嘴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对明朝极端污蔑。

    久而久之,他那套明朝“无明君,无名相,无名士,无名将”的理论,也就成了社会基调。

    别的都不说,他似乎不知道一位叫王阳明的先贤。
    最后,黑明朝的都是正常人。因为人的思想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的理解也不同。

    一个王朝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所以黑明朝也就最正常不过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 6、 明朝的万历到底算是明君还是昏君呢?

    实事求是地讲,万历皇帝并非什么明君圣主,但也不能简单用昏君和明君来概括他。朱翊钧在位48年,既有“万历中兴”,也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创造了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录。我们应当客观的去看待他。

    一、在位期间,经济繁荣

    许多人都会说,万历皇帝广用矿监,搜刮搜刮矿税、商税上交内帑,供他享乐,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要看到,万历皇帝的内帑也有不少用在了对外战争上面。之所以采取矿监的办法,是为了和文官集团做抗争,在当时的背景下,文官不仅仅要操心国事,还要操心皇帝的家事。对皇帝的一切开支用度,都有进行劝阻,在花钱方面,皇帝甚至连一个富商都不如。在此情况下,皇帝只能用征收矿税来满足自己。

    如果一个人花起钱来,不受约束,他会有贪财的概念吗?而万历皇帝呢,花钱动辄受到约束,不能想消费就消费什么,想挥霍什么就挥霍什么,因此才能产生贪财心理。

    而且在万历期间,矿税征收等,并没有波及到普通百姓,明朝商业经济繁荣。有诗为证:眼见当初万历间,陈花富户积如山。福州青袜鸟言贾,腰下千金过百滩。看花人到花满屋,船板平铺装载足,黄鸡突嘴啄花虫,狼藉当街白如玉。市桥灯火五更风,牙侩肩摩大道中。

    可见,朝廷之内的斗争并没有波及到民间。

    二、虽然奢侈,但比不上退位的溥仪

    万历皇帝,虽然在明朝皇帝当中算是奢侈的,但在饮食上却还不如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宝日堂杂钞》记载万历三十九年正月的宫廷膳食,包括整个宫廷所有人员(皇帝、后妃、宫女太监以及其他人员如“外廷入内工作的翰林院官、文华殿官、医官、教习官、起居注官、兵部主事等)共计花费12226.76两,平均每天为421两。

    而反观退位的溥仪,《宣统七年放过款项及近三年比较》记载:民国四年的开支竟达二百七十九万余两。

    一个在位的皇帝,一个是退位后的皇帝,花费之差距,就可以看出来,万历的奢侈跟溥仪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

    结语:

    只是从这两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下,万历皇帝的生平,在位期间,虽然不上朝,却能够在幕后操控着帝国,“三大征”巩固了疆土。但也不可否认的是,万历倦理朝政使明朝步入了下滑轨道。无论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万历已经作古,我们应当从其身上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是应该仅仅局限于他是明君还是昏君上。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