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和看电影的区别是什么?_读小说时,你们都在想些什么?该怎么读小说呢?
-
-
1、 读小说和看电影的区别是什么?
小说。
小说更注重文字张力。读者靠自己的心去理解每一个角色情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电影。
我不太喜欢小说改编的电影。一部分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请一些乱七八糟的演员,又为了其他的东西,改情节加一些原著里没用的东西。原著粉心里的XX根本不能被还原。但是,看电影更直观。也许一些小说你根本记不住情节人物关系,看电影可以更好的表达。
-
2、 读小说时,你们都在想些什么?该怎么读小说呢?
谢邀。
中学时,读到人生中第一部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的《侠客行》。我入了迷,恨不得一刻也不放下,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书中的“石破天”,行走江湖快意恩仇。甚至,梦中的自己也化作身负神功的大侠,仗剑走天涯。
与男生们热衷的打打杀杀相比,女生们则更容易陶醉在各色的言情小说中,琼瑶作品当然最爱热捧。自己也仿佛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豪门小姐,脑海中充满着无数的憧憬,期待着王子从天而降。
(情深深雨濛濛、侠客行剧照)
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但凡读到一本吸引人的小说,无论故事情节如何,我们总喜欢把自己代入到小说中,成为男主或女主。
看到善者善终,恶者受罚,我们也会随他们欢呼庆祝;若主角命途坎坷、受人构陷,我们也会痛心疾首、激愤难平。与他们同喜,与他们同悲。
有一位知名作家说过:“小说是生活的邻居”。
我们读小说时脑子里深层次的念头到底是什么呢?
一方面,现实世界有规则,而小说中“我们”可以“犯规”。 我一直认为,人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天都要吃拉撒,经营着各种社会关系,背负着压力、承受着伤痛;另外一部分,生活在故事中,那里有世外桃源,那里有自由、洒脱和放纵。
我们需要在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另外一部分。小说,就是另外一个"我"。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家喻户晓,书中男男女女的感情纠葛,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不想承担前程尽毁风险的振保,选择了退缩,最终与“红玫瑰”娇蕊分道扬镳。而他选择的“白玫瑰”烟鹂,虽然性格温柔面容娇好,却似永远找不到激情。
(白玫瑰与红玫瑰)
她笔下的“红玫瑰”和“白玫瑰”,其实又何尝不是众看官心中触碰不得的“软肋”。初恋、情人、妻子,他选择了她,她却爱着“他”……不管是蚊子血还是朱砂痣,也无论是饭粘子抑或“床前明月光”,细读来,多多少少,都能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读者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转嫁到主人公身上,在作品中找到“犯规”快感。
另一方面,每个人心底都有“犯规”的欲望,而小说中“我们”拥有“豁免权”。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同情娇蕊,可怜振保,叹惜烟鹂,我们对于他们的出轨、私通,都一定程度上选择了原谅,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想希望他们“出轨”下去,不要被发现。
小说中,作者有大段的文字,来说明背后的故事,来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上帝视角”观察的我们,不经意间便“原谅”了他们产出格的行为,有时,这种“原谅”我们自己都未意识到。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原谅、豁免真的存在吗?
我们可能听过身边有人讨论,某某“婚内出轨”,某某“作风不正”,便能给他们下了“道德败坏”的结论。他们没有机会解释,也没有机会说明,这其中可能有无数的“娇蕊”、“振保”、“烟鹂”,但在世人的眼中,他们只是违背公序良俗的“出轨者”。
《廊桥遗梦》上市后,便引起了轰动,获得了美国上上下下的好评,后来拍成电影搬上荧幕,也获得很高的票房。就这样一个“婚外恋”的故事,在美国这样一个信仰“圣洁”、“禁欲”的清教徒国家,受到如此的追捧。这样的事情,若非在小说中,几乎不可以接受。
(廊桥遗梦)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做现实生活中做不到事情,又不用背负“犯规”的风险和责任。“犯规”与“豁免”,这也许就是我们读小说时脑子里潜意识的念头吧。 -
3、 怎么提升读小说的速度?
1.快速阅读要默读,不要朗读。
默读是不出声地阅读,只用视觉扫视文字来理解内容,省去了发声器官的活动,不用考虑停顿、重音、声调、节奏等。默读是加快阅读速度的基础。
2.快速阅读要逐句逐行地读,不能逐字逐词地读。由于我们平时养成了逐字逐词读书的习惯,所以视觉感受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在快速阅读中,我们采用逐句逐行读书的方法,就有利于调动视觉感受的潜能。逐句逐行读,是一种概念阅读法,即抓住句子的主干。这有利于我们抓住句子的主要信息,提高我们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对句子理解得快,段落也就理解得快,阅读的速度自然会加快的。
3.要注意力集中,看得快、想得快。
阅读,既是一种视觉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视觉、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的综合活动。所以,要加快阅读的速度,除了注意力集中(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全神贯注)之外,还要看得快、想得快。这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关键。看什么,想什么?看这句话或这个句群,这几行字说的是谁或什么,它怎么样、是什么或干什么,想它说的是谁或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等等,进行分析、综合,抓住了主要意思枣句意、段意,理解得就快了,阅读的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
4、 看小说与看电视剧、电影的区别是什么?
在我看来最大的区别就是想象空间。
看小说的时候,作者是给你描写了一个框架,具象的细节是读者自己脑补出来的。比如写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读者看完自然会对黛玉的相貌、气质有个大概印象,但是具体什么样,每个读者心里都有不同的想象,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电视剧、电影演员一出来,角色立马就具象化了,读者也会对比演员的长相、造型是否符合小说原著。
陈晓旭的林黛玉还是符合大多数读者的想象的,这就是角色立住了。
而新版的林黛玉,对比一下原著,则落差较大,故而大部分读者都不认可。
再举个例子:孙悟空在《西游记》原著中的形象
“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
你说说哪个更符合原著?
然而六小龄童版孙悟空出来的较早,又太深入人心,故而如果你没有看过原著,会觉得这就是孙悟空。六小龄童也自居为“正宗齐天大圣”,对周星驰、黄渤或其他演员版本的孙悟空十分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