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为何会在邯郸之战中惨败?_秦始皇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是怎样炼成的?
-
-
1、 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为何会在邯郸之战中惨败?
战争背景: 公元前260年,大名鼎鼎的长平之战,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吧,由于赵括的纸上谈兵,使得赵军大败,40万大军被活埋。大家可想而知,这40万可是赵国的主力军队,在赵国国内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孕了,人人畏惧,人人怀着深刻的仇恨。
跟踪: 秦将白起向当时的秦王秦昭襄王提议,乘胜追击,一举攻占赵国的首都邯郸,因为长平离得邯郸已经很近了,现在来说也就是160多公里,可以说如果此时一鼓作气,赵国的灭亡是指日可待。
但是此刻秦国内部的矛盾却打乱了白起的计划,这时候秦国的丞相范雎担心白起灭赵后,威望和实力超过自己。于是向当时的秦王进谗言说,秦军需要修整,等休整以后再进军赵国也不为迟,由于范雎和秦王的关系更亲近一些,于是就听了范雎的意见。这件事的最大后果是严重挫伤了秦军和其将领白起的士气,也为后来的邯郸之战失败埋下了伏笔。
过程: 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59年10月,秦昭襄王命令五大夫王陵率军二十万兵攻取邯郸。但是大的时机已经错过,此时的赵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修整,甚至妇女儿童都参加了队伍。
此战,秦军三换将领,在二十万大军的基础上,又增兵三十万,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形式,魏、楚两国军队先后抵达邯郸共同抗秦,在几年的战斗焦灼中,秦军最终惨败。秦军将领王龁败逃,另一位将领郑安平投降赵国。秦军损兵折将30万。
失败的原因: 第一、秦军的战略失误。白起的一举攻下赵国首都邯郸的战略是对的,秦昭襄王轻信了范雎的谗言,而延误了战略时机。 第二、赵国得到了休养生息和同仇敌忾。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已经危如累卵,他也只能强撑起来,同仇敌忾。 第三、其他几个国家的支援。特别是魏、楚的强有力的支援,在两军焦灼的状态下,打破了这种僵局。 第四、赵国平原君个人出色的能力对于外援的支持起了重要的作用。六国的救兵,其本上都是平原君派人争取来的,历史上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的等故事就是发生在此时。
-
2、 秦始皇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是怎样炼成的?
这个问题很难做答。
看一下秦人的奋斗史,也许就会明白秦国虎狼之师的来龙去脉了。
秦人先祖原是商朝的得力干将飞廉,是商朝贵族。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忠勇的飞廉家族力战周军。在战场上表现出不俗的战力,自己也损失惨重并且引起周朝的忌惮。商朝灭亡后,把飞廉家族流放到华夏西方边境――犬戎之地。
从此,秦人的祖先――赢氏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在戎狄肆虐的边境地区,弱肉强食是基本的规则。为了生存赢氏不得不常年血战不止,无暇他顾。
直到造父以高超的驾车技术为周王赏识并立了功,赢氏才再次显赫起来。造父被封在赵地,成为后来的赵国。因为造父的缘故,赢氏部族也有了起色,被周王分配了工作――替周朝养马。
国之重事,惟祀与戎。那时代,马是军队的重要物资,是绝对的国之重器。能把养马交给赢氏,这意味着对赢氏的信任。想必赢氏对这个工作,是感激不尽的。
到造父的侄孙非子时,赢氏因养马有功,被封在秦地。非子被称为秦非子,赢氏从此以封地为名,真正的成了秦人。从秦非子开始,秦人与周王室关系更加亲密。秦人一边养马,一边为周戍边,与戎狄做作战。
到周历王时,戎狄部落反判。戎狄拿强大的周王室没办法,就把与周亲密的秦人做为打击目标,差点灭了秦人,攻占了秦人的封地。秦人死伤惨重又失去了封地,几乎失去了一切,彻底的与周朝绑定在了一起。
周宣王继位后,让秦人带兵讨伐反判的戎狄。经过数十年的苦战,终于从戎狄手里收复了失地。周朝为激励秦人与戎狄打仗,进一步扩大了秦人的封地。
秦人在与戎狄的不断较量中,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更加为周朝倚重,有了崛起的资本。
公元前771年,西周都城镐京被犬戎和申侯攻破,周幽王被杀,这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事件。大部分诸侯都没有前去救援,即使去了也出兵不多,只有秦人全力作战。秦襄公带兵赶走西戎,帮助周平王继位。周平王担心西戎再次来袭,决定迁都洛伊,秦襄公又带兵一路护送。
为答谢秦人勤王之功,周平王把周人失陷的故地关中地区慷慨的封给了秦人。
秦人后来驱赶西戎,据有了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在雍建都,秦国终于有了强国的气象。从商朝灭亡后赢氏西迁,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了。
秦国此后一直在努力奋斗,到秦穆公时期还参与了中原的争霸。但是由于周朝迁都洛伊后,关中地区与中原的联系减弱,逐渐远离中原的文化核心。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秦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落后于东方诸侯国。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周王室东迁已经400多年了。东方诸侯国已经开始变法,从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秦国却还处在落后的奴隶制社会。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出现了“天下卑秦”的现象。诸侯国甚至把秦国当作是曾经的戎狄,而不再是华夏的诸侯国。
秦国的邻居魏国位于中原,最先实行变法,建立了新式军队。魏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和军队,一再西进,挤压秦国的战略空间。秦国试图反击魏国,却屡次三番的失败。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也在战场上受了魏军的箭伤而离世。
秦孝公继位后,一方面要对抗魏国随时可能发起的灭国之战;另一方面又要忍受天下卑秦的耻辱。秦人在商朝时就是天下显赫的贵族,在西周时又是周朝倚重的诸侯,有着强烈的自尊心。秦孝公为改变这种情况,开始了变法强国的进程。
公元前356年,秦国以强大的决心开始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把秦国变成了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国家的每个人都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
秦人的祖先本来就是军事贵族,以善长打仗而闻名。秦人立国后,仍然以尚武闻名于世。东方称秦人以贪狼为俗,称秦军是虎狼之师。
再加上,秦人是养马的出身,还拥有天然的极佳养马地。与他国相比,拥有极大的马匹的优势。
如今,被商鞅变法精心设计后,秦人组成的秦军更有虎狼之实。
商鞅变法后,秦国就开挂了一般。先是反击魏国,把魏国打得迁都以避秦军。秦孝公的儿子赢驷凭借国力称王,然后又南灭巴蜀,扩大了领土。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大获成功,赵国以骑兵纵横捭阖,压制了秦国的势头。但是,养马出身的秦国不缺马匹,迅速的仿照赵国组建了骑兵。
赵武灵王觉察到秦国组建骑兵,有感于秦国的强大实力。决定帅军灭秦,剪除赵国崛起的大患。但是,赵武灵王的灭秦之战还没有实施,就又在内部政变之中送了性命。继任的赵王没有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和天赋。赵国崛起的势头随着赵武灵王的死,而受到了挫折。
到赢稷做秦王时,秦国又夺取楚国和三晋的大片土地,在长平之战中消灭了赵国胡服骑射而来的主力军,占据天下大半,有了统一天下之势。
到嬴政继位后,天下归秦之势已成,人才纷纷进入秦国效力。诸侯国更是因为恐惧秦国而纷纷贿秦,对抵抗秦国失去了信心。
秦国内部,关中和巴蜀的水利设施已经修建完工,粮食产量大增;手工业大幅度发展,使得军械制造有了保障。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发动了灭国大战。从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21年,秦军先后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从秦人的祖先西迁的周初到现在一统天下,已经有800多年了。
秦人乃至于秦国的辉煌由此达到了巅峰,可惜的是,秦帝国昙花一现。统一天下后,仅历经二世就亡了。(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
3、 为什么威武的赵军打不过虎狼之师的秦军?
没有打不过,对峙了三年。秦国有巴蜀,关中膏腴之地耗不过秦国。并且秦国使用了正确的策略,导致赵国孤军对抗秦国。最终赵国沉不住气,赵括冒与秦进决战,被白起用计包围于长平。赵国四十万主力损失殆尽。
-
4、 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曾经的虎狼之师为何束手就擒?
被项羽坑杀的20万秦军是章邯招收的骊山囚徒,并不是秦军精锐。按其战斗力和战绩来说,也能堪称虎狼之师。
巨鹿之战后,章邯率军与项羽对峙,两方并未发生战争,但章邯受到秦二世和赵高的猜忌,在进退两难之际,章邯被项羽和张耳劝降,项羽面对如此强悍的军队,非常忌惮,害怕发生兵变,另一方面是对秦帝国的愤恨,所以采用诱骗的手段,将其全部坑杀,倘若章邯没有投降,两军对垒,项羽想要消灭这支军团也不是那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