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科技大国吗?是科技强国?_中国如何成为科技超级大国?
-
-
1、 中国是科技大国吗?是科技强国?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中国不仅是科研大国,更是科技强国!我们在世界第二梯队领头羊位置!文章较长,有耐心看完,没耐心看完第一段即可!
怎么定义科技?按照难度层次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业技术,日常生活,研发投入。五个层次!其中:工业技术,日常生活,研发投入都不用太多解释,中国是彻底碾压世界。本文探讨最高两层: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最高一层科技基础就是:基础研究!
一.基础研究:论文。
基础研究包括:自然指数,研究前沿,高引用研究者!
1.自然指数:
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杂志《自然》在本世纪进行了统计!它选择了世界上最著名68家一流科技期刊,按照文章的来自国家等,制作了一个自然指数。
世界第一是美国,它是中国的2.5倍。但中国又是世界第三的德国的2倍。德国,英国,日本差距不大,分列3—5位。然后是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
你说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是不是科技强国,中国比他们强一倍不止。所以美国是世界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中,德,英,日是第二梯队。而且我们遥遥领先。
最关键的是在2012—2016年,美国指数下降5.9%,德国下降6.1%,英国下降2.4%,日本下降9.5%。中国是唯一一个上升的,上升0.5%。
至于被吹爆的印度是13名,俄罗斯是18名。
俄罗斯基础科技已经全面下滑!
以上已经证明了中国是科技强国,是世界第二梯队第一名。没耐心看的到此为止,有耐心继续:
这是国家比例,机构比例呢?
世界第一是中科院,1299分。
第二是哈佛大学750分。
第三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674分。
第四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666分。
你说中科院竟然和一个美国大学比,不公平。但第三,第四也都是科学院。而且中科院下属各系(如物理系),分别拿出来和哈佛综合(物理,化学,数学等)比,这才是不公平。
此外北大名列13,第14是耶鲁大学,17是南京大学,19是哥伦比亚大学,21是清华,24是中科大,33是普林斯顿大学。
难道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不是世界名校。可见从机构比较中国也不差!当然从人均比较,中国还是有差距的,但差距微乎其微。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在某个方面去的突破,但对于世界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现在全世界很多实验,差了中国就搞不成。这就是中国科技!
2.研究前沿和高引用研究者。
世界上90%的论文都是没有用的。研究前沿就是由于你的研究太靠前,被世界其他研究者引用的论文。高引用研究者就是世界最强,第一的研究文章!
世界科学分为:经济,数学与工程,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生态,地学,医学十个方面149个前沿研究。
其中美国核心论文(研究前沿)和论文第一(高引用工作者)都是世界第一:143个和108个。前者差点100%,后者也达到三分之二!
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入选,其他国家基本上找不到前沿科学!
美国:143个和108个。
英国:120和10个。
德国:106个和8个。
中国:82个和16个。
日本:82个和2个。
中国非常有意思,我们核心论文不强,但第一特别强达到16个,仅次于美国。主要是在数学与工程(量子通信)和化学两个领域: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目前美中英是世界第一梯队,德日法是世界第二梯队。
为啥我们感觉中国没有这么强呢?因为这些数据都是增量,而不是存量。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成果增加最多的,但存量不足。如:俄罗斯目前基本上没有增量,但存量不少。至今中国还有很多地方超不过它!
所以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奖,就是存量不足。诺贝尔奖必须颁发给成果已经被应用的科技。中国目前数学和化学已经是世界第一,可以预计20—30年后,我们最早可能是获得诺贝尔数学或者化学奖!
以上是最高层级的科学:基础研究!
二.应用研究:专利!
1.专利数量!
世界五大专利申报机构分别是: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美国。
欧洲,中国在5大机构全线增长。美国,韩国4增1减。日本全线减少。
欧洲:1.2%,2.7%,4.7%,5.0%,2.8%
中国:18.2%,19%,37.3%,13.6%,17.9%
美国:17%,7.2%,11%,26.4%,—2.2%
这是三分天下!
2.科技投入!
由于中国从工资水平和物价比欧美低一点,所以按照购买力计算。
中国2000年不足50亿投入,位列世界第五。前面是:美国,欧洲,日本,德国(欧洲如果不算,中国就是世界第四)
2003年超过德国,位列第四。
2008年超过日本,位列第三。
2014年超过欧洲,位列第二。
预计2020年超过美国。
以上就是中国科技水平。只要把数据拿出来,就可以粉碎喷子们的全部观点。这才是中国科技的现实!
当然我们也不要好高骛远。
1.中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过低。韩国4%以上,日本3.5以上,美国2.8%以上,法国2.2.%以上。中国刚刚超过2%。
2.中国基础研究经费过低!中国应用实验过大,超过90%。基础研究才5%。就凭这5%已经让我们成为二梯队领头羊确实可怕。但低就是低。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争论要不要建设电子对撞机。如果基础研究达到美国的比例,根本不用讨论,上就是!
3.学术产出有提高,但还有进步空间。中国产出从13%提高到20%。
4.学术影响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有外国打压的因素!
5.科学家人数:目前我们科学家从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但人均比例在科技强国中倒数第一。
总之:我们中国科技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绩。而且中国不是在一个领域发力,而是全方位挑战世界。我们的企业在全世界攻城掠地,目标世界第一!很多人说中国这不如外国,那不如外国。潜台词就是:中国必须世界第一。在他们眼里世界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即使这样中国也在很多领域超越了外国。这种心态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好心态!我们给了中国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即使没有达到。但也强过给自己一个低目标达到!美国,俄罗斯也许也有这样的目标!
冠状病毒期间,我们“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么高的目标,才让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如此之低。而欧美群体免疫,目标过低,才会损失巨大!
中国人是自强不息的民族。我们只会越来越强!
-
2、 中国如何成为科技超级大国?
在本世纪初,北京中关村以庞杂的电子产品市场闻名,这里的商铺多充斥的是摄像机、电视、DVD等电子产品,多数都是组装,很少有是中国发明创造的,而老外对中国当时的印象,则是“勤劳的‘模仿’之国”。
但到了数年前,除了“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也驰誉世界,出售廉价电子产品的租户逐渐离开,取而代之的是新科技企业,虽然也有留下来的老租户,但新旧并存现象,也让人们意识到了中国变化之快。
某位在中国和硅谷工作的投资者说过,他在硅谷还总是碰到以为中国只会copy他们点子的人,但现在这种想法已经落伍,在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公司在模仿中国。在眼下,中国的未来和中国的过去正在并存,而更让世界越来越关注的,是新生企业主推动的(新)中国,人工智能、基因研究、无人机等与日俱增的实力,在一些方面正在改变着全球科技的未来。
在国内,智能手机的支付已经是家常便饭,大街上停满数百万辆的“智能”自行车,这些到来之快让人都感到吃惊,似乎在一夜之间,大批科技公司突然冒出,有专家曾说,这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不同以前,很快能够成为独角兽和“十角兽”。
在如今消费之外的中国科技领域,许多西方人也在使用中国制造产品,在如今,中国的创新者和投资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
3、 “大国粮仓”如何科技储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充足的粮食储备是保百姓饭碗的前提。在互联网普及,智能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粮食储备技术和管理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创新驱动、高科技引领,守好管住“大国粮仓”,成为粮食储备行业发展的方向。 一、智能化管控,储备粮看得见、管得好 不管哪个时期,储藏粮食一直都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即便是村民家里的小粮仓也必须得干净卫生、通风透气还必须不受潮。国家大型粮仓的管理就更“讲究”了,守住管好“大国粮仓”一直被视为国家的头等大事。目前中央建立了一套智能化粮库在线监测系统。管理粮食不再是仅仅依靠报表,而是直接管控到现场、到实地、到粮情的即时变化,真正实现了“看得见、管得住”。智能化粮库在线监测系统有强大功能和监测效果。高清晰摄像头可以无死角地覆盖全国各地直属库。无论是库区作业,还是仓内粮情,都可实时监测。且经过高清晰摄像头放大20余倍之后,仓内的粮食颗粒分明,甚至比到现场看得还要清楚。
二、粮食控温,已实现智能化
使用氮气气调技术,是利用向粮仓中充入氮气的方式,防治储粮害虫、延缓品质变化、减少储粮损失。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是利用冬季粮堆自然蓄冷,夏季采用小功率风机将粮堆内部的冷空气从通风口抽出,均匀送到仓内空间,降低仓温、仓湿和表面粮温,实现常年低温(准低温)储粮。
三、收购“一卡通”,确保合格粮食入库
“一卡通”系统打通了收储库点收购系统、直属库收购系统、分公司管理系统、总公司业务管理系统、银行网银支付系统、税务发票验证系统。通过打造数据交互、资金支付、监督预警等平台,实现从粮食入门登记、扦样检验、称重检斤、结算支付等全程信息化管理和责任可追溯。
【云种养APP—汇聚全国农技专家为你免费服务,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