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中的“黄梅杀”案件,独孤遐叔、刘有求有原型吗?_网传《唐朝诡事录》主角杨志刚被网友抵制,却为何热度创新高?
-
-
1、 《唐朝诡事录》中的“黄梅杀”案件,独孤遐叔、刘有求有原型吗?
《唐朝诡事录》热播,“黄梅杀”案件,取材于两个与梦有关的故事,刘有求的故事见于唐朝白行简编写的传奇小说《三梦记》,独孤遐叔的故事则在唐朝薛渔思所著的《河东记》中有记载。
《三梦记》记载,天后时,刘幽求为朝邑丞。尝奉使归,未及家十余里,适有佛堂寺,路出其侧,闻寺中歌笑欢洽。寺垣短缺,尽得睹其中。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不测其故。久思之,且思其不当至此。复不能舍之,又熟视容止言笑无异。将就察之,寺门闭,不得入。刘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走散,因忽不见。刘逾垣直入,与从者同视殿庑,皆无人,寺扃如故。
刘讶益甚,遂驰归。比至其家,妻方寝,闻刘至,乃叙寒暄讫。妻笑曰:“向梦中与数十人同游一寺,皆不相识,会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杯盘狼藉,因而遂觉。”刘亦具陈其见,盖所谓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矣。
武则天执政时期,有位县丞刘幽求,工作晚了夜归,路过离家还有十余里的佛堂寺,突然听到寺中欢声笑语,热闹异常。寺庙的围墙残破不堪,可从缺口处看到庙里的全貌。刘幽求俯身一窥,看见有十多个男女围坐一起,边聊边吃放在桌上的美食佳肴,而刘幽求的妻子居然也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刘幽求大为愕然,想不到其中缘故,寺庙大门关闭进不去,自己又不能舍妻子而去,于是捡起地上的瓦块扔了进去,正好砸中洗手盆,洗手盆崩裂,围桌之人一哄而散。刘幽求和仆人翻墙进去,寺庙内外都没有人,寺庙的大门还是关着的。刘幽求非常惊讶,马上赶回家中。
刘幽求赶到家,其妻入睡不久,听到刘幽求回来,于是起床聊了起来。其妻说:“我刚刚在梦中与十几个人同游寺院,都是不认识的人,在庙中大殿里吃饭。忽然有人从外面扔了瓦块进来,将洗手盆都打翻了,因此就醒了过来。”刘幽求也把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妻子,这也许是一个人的梦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生了。
《河东记》记载,唐德宗李适执政中期,独孤遐叔娶白氏为妻。因家中贫寒,独孤遐叔远赴蜀中剑南,留在他乡二年后方才回家。独孤遐叔归心似箭,行至距离长安还有百里路的时候,就近抄小路回家。到了长安金光门还有五六里,天已经黑了,路上也没有行人,唯有路边有座佛堂。这个时候,临近清明,月色清朗,独孤遐叔步入佛堂,将驴子系在庭外,自己则进入中庭,院中种了十多株桃树杏树。
独孤遐叔打开行李,躺在中庭的西窗下。思家心切,难以入眠。忽然听到墙外人声鼎沸,有许多仆从将中庭打扫干净,摆上桌子,点上蜡烛,放上酒具乐器。独孤遐叔以为是贵族聚会,生怕被赶走,就爬到房梁上暗中窥视。
不一会儿,就有十多个男女来到中庭,把酒欢饮,言笑宴宴。其中有一女郎,坐于其中,憔悴不堪,看似风韵举止好像独孤遐叔的妻子白氏。独孤遐叔大为惊讶,暗暗溜下房梁,潜伏到近处一看,还真的是他妻子白氏。
此时,一个少年对白氏说:“这么多人坐在一起,就你郁郁寡欢,我不自量力,请你给我们唱首歌吧!”白氏没有办法,强抑悲苦,唱到:“今夕何夕,存耶没耶?良人去兮天之涯,园树伤心兮三见花。”意思就是自己的丈夫出门多年,都不知道日子怎么过的,庭中的桃树杏树听了都要伤心不已。坐上有人说:“你丈夫就在附近,你为什么说他在天涯呢?”桌上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独孤遐叔愤恨不已,想不出好的办法,就捡起一块大砖,扔向桌中。大砖才落地,庭中之人均消失不见。独孤遐叔怅然若失,以为白氏已死,立马骑驴赶回家中。
独孤遐叔匆匆到家,家里的仆人跟他说,白氏刚才做了噩梦,刚刚才睡下。独孤遐叔来到妻子白氏床前,白氏入睡未醒。过了一会儿,白氏醒来,跟独孤遐叔说道:“我在梦中与姐妹相约赏月,出了金光门外,看到一座荒废的寺院,突然冒出十多个恶人,胁迫我跟他们座在一起喝酒。”白氏所说的聚会言语,与独孤遐叔见到听到的毫无二致。
白氏又说道:“方才被逼喝酒,忽然有大砖飞过来落到地上,因而从噩梦中惊醒过来,才安睡到你回来,难不成这是因为心有怨愤才导致的?”
独孤遐叔的妻子白氏在梦中所遇,与刘幽求妻子在梦中所遇,都是现实与梦境的交织,让人难辨真实与虚幻。《唐朝诡事录》中,将刘幽求与独孤遐叔的故事,都移植到了“黄梅杀”案件中,借用了故事中的梦境,重新创造了新的故事。
《京都诡事录》中,刘幽求成了刘有求,是个好色之徒。但梦境之事,却是发生在独孤遐叔身上。寺院的围坐饮酒吃饭,成了刘有求与独孤遐叔妻子轻红在文庙的暧昧,实则都是江洋大盗吉祥使用迷香惑乱独孤遐叔的神智,让他精神错乱,陷于似梦非梦中,认为就是杀人凶手。
实际上,隐藏在文庙中的吉祥,十多年就是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被仇家追杀逃到岳州,出钱修建文庙,隐匿在文庙里。
后独孤遐叔在文庙复习,吉祥与独孤遐叔的妻子轻红有了私情。为了长期占有轻红,吉祥利用迷香和心理暗示,让独孤遐叔认为刘有求与轻红有染。
吉祥杀了刘有求后,被前来跟他断绝关系的轻红发现,吉祥失手将轻红用暗器杀死,并将凶手转移到精神错乱的独孤遐叔身上。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就如苏无名的师傅狄公所言:“这世上有很多让人想不明白的事情,真相早晚会显露的。”
-
2、 网传《唐朝诡事录》主角杨志刚被网友抵制,却为何热度创新高?
杨志刚在《唐朝诡事录》中的表现虽然褒贬不一,但总体还是好的,作为本片的男主,杨志刚演出了狄公徒弟那份睿智,迷团重重的困惑,还有县丞的无奈与勇敢,会破案,却又晕血,演技在本剧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从豆瓣评论看,各方面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看到友友的提问,我专门去搜集了杨志刚被网友抵制的相关资讯,但是目前没有收到被网友抵制的信息。 当然也有评论说他台词说不清楚,表情不丰富等缺点,毕竟各花入各眼嘛,全部都说好才不正常。但是我认为《唐朝诡事录》这部戏选角是很正确的,杨志刚非常符合本剧主演之一的气质,苏无明演绎得很到位。杨志刚是家里的第四子,本应随父姓郭,但因其舅无子,故随母姓杨,由其舅抚养长大。因兄弟情深,演艺事业得其哥哥郭靖宇导演长期帮助,先后参与《火蓝刀锋》《打狗棍》《勇敢的心》等电视剧,多次出演男主角,演技逐渐获得观众的认可,现参演《唐朝诡事录》更是大放异彩,现豆瓣评分已到7.4—7.6分,属同期电视剧里中上,值得一看。
总的来说,杨志刚是一个有作品,有演技、有才华,并且很努力的优秀演员,加之哥哥郭靖宇优秀的编剧能力,他的红是早晚的事,为此,我为他打Call。 -
3、 最近热播的《唐朝诡事录》大家觉得怎么样?
看了两集,想吐🤮
主演杨志刚是可以的,另外一个男主,嘴歪,装酷,毫无演技,看得人十分尴尬,也不知道是哪找来的,就因为他才弃剧了。
真的做到了一个人毁了一部剧。
-
4、 《唐朝诡事录》里司马、参军,放在现在是多大的官?
【司马】官名。
一,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时沿置。除掌军政外,还兼掌制赋,教军旅等,是治军的最高长官,其佐助称为少司马。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常和将军、骠骑将军联称。成帝时大司马有官属,俸禄与丞相同。东汉光武帝时常与太尉迭置,至灵帝末又别置大司马。北周时为夏官,称大司马卿,掌国政。从隋代开始,不再设大司马。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二,汉时宫门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兵事。魏晋至宋,司马为军府官,职掌综理府事与参预军事计划。隋唐时州府佐吏有司马,位在别驾、长史下,明清因以称府同知为司马。
【参军】(咨议参军)官名。东汉未有参军事、军咨议祭酒。晋公府均设咨议参军,位在诸参军上,参与谋议军事。南北朝诸王府有咨议参军,其职为备顾问、主讽议。唐、宋王府属官沿置,后废。明太祖初期曾置,旋废。
-
5、 《唐朝诡事录》没看够?再来欣赏一波大唐风华?
最近一部古装悬疑剧在网上沸腾:《唐朝诡事录》,紧张刺激,剧情进展高能。 故事的背景是唐睿宗李旦在位期间,这时候的唐朝还没有完全走出武周代唐的风波,出现太子、公主互相争权夺利的现象。 该剧以八个不同风格的诡异案件为线:《长安红茶》、《石桥图》、《众生堂》、《黄梅杀》、《甘棠驿怪谈》、《鼍神》、《人面花》、《参天楼》,串联起大唐夜色迷雾下的奇闻异录! 剧中对唐朝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阶层门阀以及民俗民风文化的把握很自然很到位,吸引众多好评,可谓是高开高走的高能神剧! 今天胜乐君就借由《唐朝诡事录》,带大家感受一下唐朝的繁华! 唐朝人的审美可谓是非常超前!配色经典浓郁,男子雄健飒爽;女子身着襦裙,峨眉粉黛,梳髻戴花,明艳动人。 唐时男子常服有幞头、圆领袍、銙带、乌皮靴等。 幞头又称袱头,是在鲜卑头巾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先在髻上罩巾子,巾子的形状影响幞头的外观。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亦称团领袍、盘领袍,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圆领窄袖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在非正式场合下流行一种穿法。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圆领”,在穿着者的领口右侧,往往缀一颗纽扣,而不用系带。解开肩头的纽扣,将一对领子外翻,使形成敞开的“翻领”,这也是中国服饰传统中唯一有翻领的衣式。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唐代社会环境开放,唐代的女性社会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在服饰上逐渐摆脱了传统礼教的束缚,“女效男装”极为常见,是性别、阶级、华夷之辨被平等化的一个象征。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女子的服装在剧中也有令人惊艳的展现。 诃子裙大袖衫 剧中公主所穿为诃子裙大袖衫,内穿类似无吊带式抹胸长裙,外穿半透明轻纱广袖长衫,两臂之间缠绕着披帛。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公主头上所戴,像是梳子一样的饰品,叫做“插梳”,这就是所谓大诗人元稹所描绘的“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正是唐代插梳之风盛行的写实。 额间漂亮的粉红色花朵,称为“花钿”,花钿的起源据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汉相继沿用,南北朝时较为流行,唐朝时达到鼎盛。 齐胸襦裙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周昉《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上衣一般是短襦,即窄袖衫,有交襟右衽,或对襟的形式,裙腰提至胸口,长裙曳地。“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衣裙之长可以用裙摆拖扫散落在地的梅花,奢华且富有意境。 半臂高腰裙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在襦衫之外,会再穿一件短外衫,称之为“半臂”,裙高下移至胸部以下,腰部之上。 帷帽 帷帽是为妇女出行时,为了遮蔽脸容,不让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缀于帽檐上的皂纱称为帽裙。帽裙长可障身的为幕篱,帽裙缩短至颈部,称为帷帽。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戴帷帽仕女骑马俑(唐代;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葬出土) 幕篱本是胡羌民族的服式,因西北多风沙,故用幕篱来遮蔽风沙侵袭,到唐高宗神龙(公元705年至707年)年间,幕篱就彻底被帷帽所取代。 晚唐《宫乐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捣练图张萱唐代设色绢本37x145.3cm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传为宋徽宗领导下的天水画院摹中唐张萱所作。 三彩釉陶胡女俑 美酒美食 除了精美的服饰,剧中吸引人的还有一场场宴席,美酒佳酿,纵情歌舞,岂不快哉!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唐人宫乐图》唐代佚名创作的绢本墨笔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彩绘陶黑人百戏俑 还有唐朝的美食,像樱桃饆饠(bìluó)、萧家的馄饨、庾家的粽子,都是唐朝人的最爱,在书籍中有迹可循。 《唐朝诡事录》剧中的樱桃饆饠 阿斯塔那墓地出土了不少小麦粒以及以小麦粉为原料的面食,比如胡饼(即馕)、扁食(即饺子)、汤饼(即肉汤中的捏面片)、馒头(即包子)、面卷、馄饨以及各种花式点心等。 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宝相花月饼” 面食(6件)唐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 唐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饺子 唐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馄饨 该墓地还出土大麦(青稞)、黄米(糜黍)、黑豆、棉籽等农作物以及干瘪的梨、葡萄、酸梅、哈密瓜、核桃等水果。 唐朝精美餐具 唐鎏金蔓草花鸟纹银羽觞 唐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唐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出行方式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剧中虽然只呈现出骑马及马车两种出行方式,其实唐朝还有步撵、骆驼、牛车等出行方式。 唐三彩牛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三彩骑驼奏乐俑西安博物院藏 彩绘陶胡人俑骑马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现存宋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绢本设色,51.8厘米*148厘米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设色,纵:55.9厘米,横:81厘米 唐朝的外国人 唐朝的文化传播远至国外,盛唐时期的外国人可没少往中国跑,在唐朝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甚至官拜宰相。另外,唐朝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很多外国商人慕名而来,与唐朝进行贸易。 《唐朝诡事录》剧中画面 彩绘陶胡商俑 彩绘陶武士俑 三彩釉陶胡人骑马狩猎俑 三彩釉陶袒腹胡人 三彩釉陶武官俑 《唐朝诡事录》中的大唐繁荣随处可见,此剧不仅剧情高能,场景和服化道也很高能,追剧根本停不下来!日后胜乐君还会在追剧之余,给各位朋友带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