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都市传说?_都市传说一般都有哪些特质?


- #问答
  • 1、 有哪些都市传说?

    这个森林暗鬼是美国的都市传说之一。他的特征是身形非自然的瘦长,有一张空白、没有表情和特征的脸孔,而且经常穿一套全黑色的西装,结上黑色的领带,住在树林深处。他就是斯兰达人(Slenderman),关于他,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恐怖?又有多少人惨死在他的阴影之下呢?游民星空字幕组为大家译制了关于他的视频,超自然的存在-斯兰达人,敬请观看:

    高清视频欣赏:

    他会盯梢、掳拐、甚或伤害其目标,特别是儿童。起初的猎杀方法是将被害人的器官挖出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然後再放回原位。可是随著他渐渐比以前还要强大的关系,现在可以直接让小孩从这个世界消失。

    斯兰达人的来源无人知晓,仍然在备受争议。唯一知道的是,Slenderman在1600年代的德国就已经出现了。他的代号为DerRitter(骑士),或者DerGroßmann(庞大的人),并在版画以及德国童话故事中出现。因此有人认为斯兰达人来自于德国。

    随着1900年代照相技术的发明,斯兰达人的图片再次浮出水面。黑白以及赛皮亚时代都有着他的身影。小孩失踪的案件在美国,英国,与俄罗斯频繁地发生,并经常伴随Slenderman在照片中的出现。

    到了二战与德国分裂时期,斯兰达人开始偶然地在德国战场出现,并有大量的美国,西德东德士兵失踪。同时在美国与加拿大有大量的滑冰者与小孩在森林失踪。

    当斯兰达人接近锁定你的时候开始会有一些征兆,失眠、多疑、咳嗽带血等等,晚上睡不着。窗帘请记得拉上,因为有个瘦长的男人会在窗外偷看你……

    斯兰达人好像是近几年才起来的传说,好奇的朋友可以去搜寻MarbleHornets上传的一系列实境短片,剧情大概是讲说有人被斯兰达人缠上了…………

    有人说这是真的,也有人说这只是一种平行实境游戏觉得这只是一群人在网络上以讹传讹渲染而成的效果。

    在比较肮脏的作案中,斯兰达人会将其的家,公司,或者学校烧掉,以销毁证据。受害者的死亡最一开始都很离奇。受害者会活活地被扎到很高的树上,直至血液流干而死。受害者的器官会被全部取出,并分开装在塑料袋里,然后按原位放回。尸体看起来不会有任何的挣扎现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方法貌似停用了。

    它捕猎的方式很特别。斯兰达人会频繁在受害者眼前闪烁,以追踪,跟踪,与威吓受害者。它会在人的家里出现,马路上,办公室里,或者在梦里(人们不清楚是斯兰达人进入了梦里,还是受害者受到了斯兰达人的影响)。这会延续几分钟,

    也有可能延续7,8年。将人刺穿在树上的做法早已停止,代替他的是直接的失踪。至今,没有一个死者被找到,因此,它新的杀人方法也备受争议。

    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太多太多,所以晚上还是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吧。

  • 2、 都市传说一般都有哪些特质?

    都市传说在哪一个城市都存在,虽说不同文化会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内,但有一些基本上大致共通的因素,还是较易有迹可寻的。GillianBennett及PaulSmith在《UrdanLegends—ACollectionofInternationalTallTalesandTerrors》中,归纳一系列的都市传说程序,不少皆甚具普遍性。例如在日常场景中的不能容忍反常内容,指出不少都市传说其实都发生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而当中的异常内容及情节,在在均与我们任何一人可以扣上关连。

    这一特质令到传说本身不仅停留在一个「好故事」的层次,更为甚者是令到它可以变得更重要,而且听众会讨论得更津津乐道以及具娱乐性。此外,源头不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有时候偶有出现可能的本源,但大体上往往保留不同版本的可能性,以便增加传说的神秘色彩。再者,「朋友的朋友」(所谓的「FOAF」-Friendofafriend)的元素也十分重要,通常叙述者均不会以第一身讲述传说,基本形式是从朋友的朋友口中听闻,作用是一方面保留与故事本身的一定牵连,但同时又维持距离以确保对故事的真伪本身不用负责。最后就是真确性,都市传说最有趣味的地方,就是难以确认其真确性,就算积极去探寻真相,结果往往均以徒劳无功告终。

    而在都市传说的分类中,我们不难发觉当中的主要范畴一定有惊栗、谋杀、死亡、葬礼以及超自然事件有关。较为经典的偷肾故事,早在美国已属著名的代表性传说──一名已婚商务客在新奥尔良开会后,于酒吧结识了一名美女,结果两人回房共渡春宵。而商人被要求喝下一杯酒后便不省人事,醒来发现自已躺于一个满布冰块的浴缸内,旁边有纸条提醒他立即致电报警。当联络上后,警员立即便提醒他:不要动,你的肾被偷了!

    至于超自然事件方面,最著名的当以「消失了的便车客」(TheVanishingHitchhiker)为代表,源头甚至可追溯至圣经,后来也当然被拍成不同版本的电影,其中较为着名的有RobertHarmon的《TheHitcher》(86)。

  • 3、 法国有哪些都市传说(urban legend)?

    既然说到法国都市传说,巴黎歌剧院的“魅影”传说绝对是最精彩的一个。

    没错,巴黎歌剧院,就是著名的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原型发生地。


    一个来自巴黎歌剧院的真实故事

    巴黎歌剧院,一直都是一个传奇无数的存在,自建成起就被各种闹鬼传闻笼罩,就是这样一个歌剧院,为《歌剧魅影》提供了无限素材。

    在《歌剧魅影》的序幕中,一只巨大的吊灯缓缓升起,而这只吊灯的原型,正是巴黎歌剧院那一只。

    在1896年,巴黎歌剧院的确发生了吊灯坠落事件,一位女观众在事件中直接领了盒饭。

    这只华丽的吊灯,可以说是《歌剧魅影》中最重要的道具,不管是他重重砸在地上还是缓慢拉升,都会给观众带来最震撼的舞美体验。

    吊灯重达1吨,宽3米,有48个灯泡,6000颗水晶。

    正因为这些难以搬运的道具,《歌剧魅影》被称为最难巡演的歌剧之一。

    让我们先来全方位认识一下巴黎歌剧院华丽的中庭平台阶梯:

    在这个阶梯的第13级台阶上,摔死了从二楼平台跌落的女演员。

    这个阶梯最后成了《歌剧魅影》舞台上,另一个证明与巴黎歌剧院关系的布景。

    说了这么多,到底有没有魅影这个人?

    这位“魅影”的原型人物是一位名叫Erik的男子。他出生在鲁昂附近诺曼底的一个小山村里。

    一张甚至连父母都无法接受的丑陋面孔,让他8岁便被父母遗弃。

    Erik有着这样一份经历丰富的简历

    这样的履历足以让他成为一名合格的魅影:生性自卑,又满腹才华。他夜以继日的工作,为自己打造出这座属于魅影的歌剧院。

    就跟音乐剧中的人设一样,Erik在这座剧院中有着属于自己的5号包厢,他将包厢旁的立柱设计成空心,好让自己有着来无影去无踪的画面感。

    一切准备就绪,Erik迎来了自己心目中的真命天女,当时在巴黎歌剧院工作的女歌手:KristinaJonasdotter。

    这位瑞典姑娘有着清澈见底的蓝色明眸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声线范围。

    虽然当时的魅影已经不再是那个饱受零落的丑陋男孩,变身头戴面具、身着礼服、斗篷和大毡帽的有钱绅士,他的示爱方式却依然充满了自卑。

    他绑架了女歌手,随后对她示爱,结果当然是完犊子的。

    从那以后,Erik就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也许是为了吸引眼球,或者真的无人敢租用这间包厢,巴黎歌剧院的5号包厢至今还在日夜等待魅影的再次现身。

    在音乐剧里,魅影的居所在歌剧院的地下,需要划过一条黑暗悠长的地下暗河才能达到。

    而这个地下暗河,在巴黎歌剧院也是确有其事。

    这个设计原本是因为在歌剧院修建时碰到了地基下面的地下水,地下水上溢出的结果。为了巩固建筑的根基,建筑师干脆修建了容纳地下水的空间,这才形成了一片漆黑广阔的地下水域。

    不管怎么说,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古老歌剧院为整个音乐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神秘色彩。

  • 4、 日本的都市传说有哪些?

    河童,外貌酷似儿童,又像乌龟。长得跟鸭嘴兽一般的嘴巴。潜伏在水里边,他会用自己的哭声吸引人,当你靠近的时候,他会把你拖下水里去。



    雪女,潜伏在雪山上的魔鬼。他有着一张非常漂亮的脸,每当村民上山的时候遇到他他都会问我可以用衣服换你的一样东西吗?然后让你送她回家到一半的时候,你问问他是什么东西呢,那么他就会立刻杀了你,掏出你的心脏,说是,你那个血淋淋的心啊。


  • 5、 天津有哪些都市传说?

    民间传说之天津城鼓楼

    传说明朝的刘伯温在北京修了里九外七的都城以后,看到北京三面环山,惟独南侧一马平川,好象营门大敞;又看到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个水陆要冲,盐粮集散之地,正好拱卫京门,便决定在这里也筑一座城。刘伯温带领一批人在天津实地查勘多日,对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满意。可是提到筑城,有一件事叫他十分为难,那就是当时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这天夜里,已经鼓打三更,刘伯温心事重重,辗转不能入睡,便披衣出门,向外面悄然走去。走来走去,就走到了三岔河口以南的这个地方。这时候,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刘伯温心里静极了,静到一定程度,便有了一种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意境,就在这时候奇迹发生了。刘伯温突然看到前边不远处有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背朝他坐在地上。这人坐在地上也足有两三丈高,头上金盔,身上金甲,闪闪发光,原来是一个金甲神!

    刘伯温看罢大吃一惊,本想转身退避,又一思忖:这位天神三更半夜坐在此处,定有用意,我倒要弄个明白。于是,他放轻脚步,围着金甲神绕了一圈儿,看了个仔细。只见这金甲神左手托金鼓,右手擎算盘,坐在那里坦然自若,不发一语。刘伯温正诧异之间,金甲神忽地化作一缕轻烟,眨眼间便无影无踪了。

    刘伯温惊异之中,似有所悟。

    第二天,刘伯温即命人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挖掘。挖着挖着,铁掀碰到了一件硬东西上,当的一声。刘伯温叫大家小心,不可损伤挖着的东西。不一会儿,在东西南北四个角上各挖到一块二尺见方的金砖。

    这下建城有资金了,刘伯温大喜。他下令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盖起一座三层高的鼓楼,楼开四门,名为:"拱北"、"定南"、"镇东"、"安西"。接着以鼓楼为中心,在四周照着金甲神擎的算盘模样,建筑了一座长方形的城垣,城东西长五百零四丈,南北长三百二十四丈,城周总长九里十八步,恰恰似一只巨大的算盘。又以鼓楼为中心,辟街四条,街的两端,一抵鼓楼,一抵城门。这就是后来的天津城。

    民间相传鼓楼初建时有鼓,当时民间请来一董姓师傅整整用99天才制成一个三尺有余的鼓圈,却苦于没有鼓皮,而恰逢此时听说村里有一条巨蟒残害百姓,使人无安宁之日。董师傅即刻斜挎腰鼓,手握系着大红绸的鼓槌来到蟒蛇藏身之处,随着“咚咚咚”震天的鼓声,红绸上下翻飞,蟒蛇随之被引出洞口,董师傅眼疾手快一刀下去制服巨蟒,剥掉蟒皮绷成大鼓安放于鼓楼之上,用于报时打更,被百姓称为更鼓。更鼓从晚间七时至九时起鼓,叫一更鼓,一个时辰擂打数次,延至五更天明,犹如滚滚雷声。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驻跸天津,亲闻鼓鸣扰民,下令以钟代鼓,鼓被换掉。从此,鼓楼便成为有钟无鼓之楼。

    民间传说之杨柳青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个喜动不喜静的人。据说,他要拆东陵盖西陵,被刘罗锅奏了一本,说按照“大清律”,偷坟掘墓,“斩立决”。皇帝犯了律条怎么办?刘罗锅又出了注意:明下江南,暗里充军。嘿!人们说过“苏三起解”、“林冲发配”,谁见过皇帝“充军”。

    自然,这皇帝充军,既不披枷带锁,也无人押解。只不过让人陪着游山玩水罢了。

    这年阳春三月,乾隆和刘罗锅从通州上船,沿运河泛舟南下。到了卫津镇(即今天的天津市),在北河口休息,又顺流向西南而去。行到古柳口,乾隆忽然“呀”的一声,满脸堆笑,两眼放光,直瞧南岸。原来岸上有个十七、八岁的农家少女,手提着竹篮儿,正走向河边。这姑娘面貌秀丽,体态苗条,虽不敷脂粉,却容光照人。姑娘蹲在河边,取出篮中的衣服浸泡在水中,举起棒槌,在洗衣石上锤起来。忽然,“哗啦”一声,一尾金红色大鲤鱼在姑娘面前的河面上跃起来。姑娘机灵地丢下棒槌,去抓鱼。抓空了,鱼尾一摆,溅了她一脸水。姑娘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水,一边开心地笑起来,娇态可掬。这情节,迷住了乾隆。他目不转睛的看着。船过去好远,乾隆还扭着脖子向后看。

    刘罗锅禁不住在旁窃笑,故意问道:“万岁爷,您说世界上什么东西力量最大?”乾隆不假思索答道:“虎呗!”

    刘罗锅微笑着摇摇头。乾隆又说:“豹呗!”刘罗锅还是摇头。乾隆又说了狗熊、大象等一大堆,刘罗锅一概摇头。乾隆微怒道:“那你说是什么?”刘罗锅神秘地低声道:“是女人。”“女人?”乾隆脸上一热,随即问道:“为什么?”刘罗锅说:“臣不敢说。”“恕你无罪!”“臣方才看见,那河边的女子把龙头都牵引过去了。”乾隆面红耳赤,但仍狡辩:“朕不是看那女子,是看那堤上的杨柳。你看那参天的杨柳,婀娜的柳条,多么青翠,多么可爱呀!”他突然以守为攻地问:“刘爱卿,此处是什么所在?”刘罗锅一怔,他并不知道这运河畔的小村镇原叫太平庄,后又改名为古柳口。但他毕竟足智多谋,便顺着皇帝的意思说:“此处是杨柳青!”“杨柳青?对,是杨柳青!”乾隆和刘罗锅都会心地笑了。

    过去常说皇帝金口玉言,一句话说出去就是钦定御封。从那时起,天津西郊的那个村镇就叫杨柳青了。杨柳青出美女也成了口头禅了。

    民间传说之杨柳青之渔童

    从前,有个老渔翁,在杨柳青南运河靠打鱼为生。夜里,他见河里有一团金火,就驾船打上了个白瓷鱼盆。鱼盆底上画着一幅美女白俊英手绘杨柳青年画《子鱼卧莲》,画上有金鱼、荷花,还有一个渔童。夜里,渔翁忽然看到那渔童举着鱼竿在钓金鱼。

    渔童钓了一条小金鱼,小金鱼溅出金色的水珠,落在鱼盆的四周,水珠就变做了一粒粒金豆子。老渔翁用这些金豆子修渔船,买渔网、造房子,安家立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老渔翁拿着金豆子到天津卫买了不少好东西。有个外国传教牧师发现了金豆子,就问金豆子的来历。第二天,洋牧师勾结县官,派两个当差把老渔翁抓去,要他交出鱼盆,还说这鱼盆是洋人的宝贝。

    老渔翁说:“这鱼盆和渔童是我们杨柳青的,不是洋人的。”洋牧师硬要鱼盆,县官也跟着大叫。老渔翁气愤至极,说:“我宁可把它砸了,也不给洋人!”于是,举起鱼盆摔得粉碎。顷刻之间,渔童活了,变大了,操起鱼竿,钓住了洋牧师,把他甩到海里去了。然后,渔童把鱼竿一晃,立刻又变小了。县官还以为渔童要来钓他呢,吓得他一翻白眼,死去了。

    这时,渔童扶起老渔翁,搀着他,一老一小走出衙门,回到杨柳青。

    民间传说之狗不理

    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猪肉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8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民间传说之天津子牙镇

    三千多年来,在天津市静海县西部的子牙镇,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姜太公当年就在子牙镇钓过鱼。至今在子牙镇东子牙村的西边保留的一处土丘被村民称为“姜太公钓鱼台”。

    姜太公在静海一带避难时事事不如意,所以经常来村西的河边钓鱼,钓鱼台在河流中间,高出水面三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水少了它也会随着往下落,发大水时也随着河水往上走,永远保持高于水面三尺。子牙地区闹大水,百姓都在这个土台子上避难。这样一个近乎神话的故事在子牙村代代相传,已传颂了上千年。

    据传,当年姜太公封神台宣读封神榜,结果却忘了册封自己。最后太上老君等人就封了他天地人三界督察一类的官职,他可以四处巡视,姜子牙到了天地人三界无论哪里都最大,坐头把交椅。自唐代以来,很多地方大街小巷的要冲位置,都有刻着“姜太公在此,诸神归位”的砖砌于墙壁,用来降服鬼妖。

    明朝时为了纪念姜太公,在钓鱼台上修建了庙宇,内有太公钓鱼雕像,清朝康熙年间,曾立有石碑,并刻有《钓台碑记》。据历史记载,乾隆皇帝在下江南的过程中曾多次来过静海,不光如此,为了治理当时水患频发的子牙河,也专程来静海体察民情。乾隆帝得知子牙河边有一座太公庙,马上指派宠臣和珅帮他扩建。当时和珅虽满口答应了,却从此不再提起。万万没想到,乾隆再次来静海时非要看看这座太公庙修得怎么样了。这下可把和大人给吓坏了,他只好让手下连夜赶制了座假的,只修建了底座,房屋用草棚搭建。第二天,河面降下大雾,乾隆在龙舟上非要下船看庙,和珅对乾隆说姜子牙为水中之龙,皇帝为天上之龙“两龙必有一伤”,于是乾隆帝没有前往太公庙查看究竟,只是隔雾看到河对岸搭起的草棚,误以为是太公庙,英明一世的乾隆被平时宠爱有加的和珅蒙骗过关了。乾隆年间,子牙河改道,原本在子牙河中心的钓鱼台远离河道200多米,加之年久失修,姜太公庙逐渐被废弃。

    民间传说之铃铛阁

    传说在很早以前,天津城西北角有座大庙,因为庙里的老和尚存了很多古书,所以识文断字的人称它“稽古寺”,老百姓就管它叫“藏书楼”。随着这稽古寺的日渐兴盛,每天都有许多秀才仕女进进出出。一天晚上,住在附近的四姐妹核计说:“稽古寺不能光让秀才们读书,平民百姓也来读书才对哩!”可是,用什么办法能把贫寒子弟也招来呢?最后,还是年岁最小的妹妹出了个主意:“我看呐,咱们在稽古寺的屋檐上挂些铃铛,风吹铃响,百姓们准来看热闹,咱们就趁势跟他们讲讲道理,劝他们都去读书。”于是,四姐妹掏出所有积蓄请人铸了48个一尺来长的大铜铃,挂在了稽古寺的四个屋檐上。风一吹,那铃声仿佛在说:“读书好,读书好”,百姓们都很感激这四姐妹,从此去稽古寺用功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因为这些铃铛又响又好听,人们就顺口叫它“铃铛阁”了。

    民间传说之御封老龙头

    乾隆中期,当时的天津道陈祖辉、天津知府金文淳为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大兴土木,营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四周遍植垂柳,题额“柳墅行宫”,并以奏请乾隆皇帝到天津巡视河工为由,请乾隆来天津。乾隆深居宫中,正想找个机会出去散心解闷。看到天津府恭请巡视河工的奏折,正中下怀,宣召刘墉伴君同行前往天津。

    乾隆驾幸天津后,路过三岔河口,船过天后宫,当龙舟驶过马家口,只见远处水天一色,河道忽然折东,忽而折西,煞是好看,于是对左右说:“此处酷似游龙!”乾隆向海河东岸望去,只见岸边的盐坨蜿蜒数里犹如珠彻玉雕,蔚为壮观,于是传旨要登岸游览。但这里是荒郊僻壤,没有赏玩去处,天津地方官就请刘墉帮助皇帝收回成命。刘墉就以庄稼急需用水,淀河堤闸亟等皇帝巡视后开闸放水、灌溉青苗为由,请乾隆皇帝兼程巡视河工。

    乾隆平日以有道明君自居,况且登岸观瞧,只见坑塘罗列,苇草丛生,正大失所望。于是就顺水推舟地说:“爱卿所言极是。”就返身登舟,随口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刘墉灵机一动,想起皇上说的河似游龙的话,就跪奏:“此地乃‘老龙头’也。”乾隆明知道这是刘墉凭空杜撰,就大声道:“好一个老龙头。”天津地方官一听立刻齐声高呼谢主御封老龙头!这就是老龙头地名来历的传说。

  • 6、 揭阳有什么都市传说?

    揭阳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揭阳的都市传说有火烧地的由来。进贤门的由来。西门吊桥的传说。仙桥锣鼓石。月容夫人。苏六娘。黄岐山传说…………。那些说揭阳没有传说的要不就是不了解揭阳历史的人,要不就是专门黑揭阳喷揭阳心怀叵测的人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