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帝被戴了几次绿帽子?分别都有谁?_“百日”如何不“维新”?


- #问答
  • 1、 甄嬛传皇帝被戴了几次绿帽子?分别都有谁?

    在《甄嬛传》中雍正快要死时甄嬛才对戴在他头上的绿帽子进行一一揭秘,成为了一代名副其实的绿帽王,最后悲惨的大胖橘气得扯着病榻上的黄带子断了气,


    直奔西天而去,回顾大胖橘的一生,在感情上,他所珍爱的白月光早已离他而去,爱他的皇后和华妃一个不屑放在眼中,


    一个忌惮其娘家的势力,所以对于这两个爱他的女人,他的感情是所有保留和算计的。敬妃和端妃的最大作用也只是棋子,是用来制衡华妃用的,

    甄嬛做绿帽子揭秘的报告

    另外剩下的几个小年轻虽比不得白月光,但有一个竟然是白月光纯元的复制品,这个女子就是甄嬛,大胖橘一见这张纯元脸便是念念不忘了。


    眉庄端庄典雅,大有当年敬嫔的风范,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清新脱俗的气质更是让她与其他的女子与众不同,


    这一股气质也深深地吸引了太后和大胖橘的眼眸。华妃下线离世后,个性十足的训马女叶澜依成为了大胖橘眼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叶澜依被皇上皇重

    她与华妃的跋扈性格十分接近,大胖橘十分的宠爱,直接把她宠成了“拽妃”,这三个女人可以说是大胖橘在后期嫔妃中比较中意的三个老婆。


    可有句俗话说:“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在感情的世界里就是这么的玄乎,很难找到一个刚刚好,


    作为皇帝的大胖橘也毫不例外,皇后华妃对他以真心相许,他不屑一顾,另外这些女人他想以真心相许,可换来的却是一顶又顶绿帽子的坐实,他的头顶成为了一片绿绿的大草原。

    华妃以真心相许

    那么在《甄嬛传》中,给大胖橘戴绿子的女人到底是哪几个呢?我们来数一数,看一看一共被戴了几顶绿帽子,


    皇上生病在床榻,他对六阿哥的身世再次起了怀疑之心,私下里命夏刈去搞滴血验亲的事。甄嬛迫在眉睫,赶紧来到大胖橘的床前数绿帽子:


    第一顶绿帽子:孙答应与侍卫私通被敬妃逮个正着


    甄嬛带着目的来到皇帝寝宫,此时端妃姐姐正照顾在大胖橘的床前,看见甄嬛前来,两人客客气气地行了礼,

    孙答应被敬妃捉奸


    端妃问甄嬛孙答应的事准备怎么处理,甄嬛答道:“这些事情终归是要请示皇上的”,可是此时大胖橘重病,


    还经受得起这顶绿帽子的打击吗?于是端妃嘱咐她,即使要请示皇上,也要缓些再请示。可接下来我们看甄嬛是怎么做的:


    甄嬛:父子俩的心性是最相像的了。有件事臣妾十分为难,和皇贵妃敬贵妃几番商议不下,还得要请皇上拿主意。

    皇上:说来听听。

    甄嬛:这件事本也不难办,只是关系到皇家体面,臣妾不得不请示皇上的旨意。

    皇上:说!

    甄嬛在皇帝面前揭秘

    甄嬛:孙答应和侍卫私通,已经被敬妃扣在自己宫里禁足,眼下就等皇上旨意看如何处置了。

    皇上(气得打碎了杯子):朕才一病她就与人私通,是当朕死了吗?

    甄嬛:皇上息怒!

    皇上:什么时候的事?你一五一十地说来。

    甄嬛:前日夜间,敬贵妃与欣嫔经过孙答应宫外,听闻宫内花丛中似有异声,本以为是哪个宫的宫女和太监不检点,却发现衣衫不整的是孙答应和那个狂徒,两人正颠鸾倒凤不知天地为何物,敬贵妃当时就把人扣下了,臣妾匆忙赶去时两人还在花丛中大汗淋漓,孙答应的赤色鸳鸯肚兜还挂在那个狂徒的腰带上。


    从甄嬛的这一段阐述来看,是有些描述本事傍身的,简直把孙答应和那个侍卫私通的场景带到了大胖橘的眼前,

    甄嬛陈述私通现场

    对于大胖橘而言起到了一个现场直播的效果,这顶绿帽子戴下来,直接压得大胖橘喘不过气,给他带来了双重的打击,


    不仅自己颜面扫地,还直戳到了他童年的痛点,他曾经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母亲和隆科多给他的父皇天子戴绿帽子。


    大胖橘气得鼻血一滴一滴地滴在金黄色的被子上,甄嬛听着这血落的声音,大胖橘病情加重。甄嬛想了一下,别急,精彩还在后头,这还只是你绿帽子的冰山一角。

    甄嬛发力送大胖橘一程

    第二顶绿帽子:眉庄与温实初珠胎暗结


    皇上派夏刈滴血验亲,在六阿哥身上正准备取血时,被宁嫔发现,保下了六阿哥,甄嬛赶来跪谢宁嫔,并向她挑明,你救的是允礼的孩子,


    宁嫔知道这一层关系之后,便与甄嬛拧成一股绳,听说是果郡王的孩子,更是激起了她心中的保护欲,原因吗,那就是爱屋及乌,


    也是一个被爱弄得满手鲜血的女子。皇上已经挑明了在查甄嬛,甄嬛只能再次使出杀手锏,那就是在大胖橘面前揭秘第二顶绿帽子:

    温太医和沈眉庄喝暖情酒

    皇上:为了老十七,你一定恨毒了朕了吧!啊?

    甄嬛:皇上圣明,不过皇上放心,臣妾再恨毒了您,也会好好抚育静和公主,眉姐姐若知道她和温实初的孩子得皇上多年疼惜,九泉之下应该也会高兴吧!

    皇上:你这个毒妇,朕要杀了你!

    甄嬛:比起皇上残杀手足之毒,臣妾甘拜下风。


    前面一个孙答应让大胖橘病情加重,这一次沈眉庄是直接把它送上了西天。大胖橘曾经也十分的宠爱和器重沈眉庄,


    可自从发生了假孕争宠事件之事,眉庄深受打击心灰意冷,也让她看清了皇帝心中的薄情寡义。因此她收住了对大胖橘子的心,

    眉庄爱上温实初

    把这种感情转移到了太医温实初的身上,太后的一杯暖情酒更是直接让他们突破了皇宫中的层层底线,两人珠胎暗结,


    怀上了孩子,眉庄为了这个孩子能够平安降生,她又放低姿态委身于大胖橘,大胖橘欣喜若狂,心想这眉庄终于开窍了,


    实际上眉庄的这一次回心转意,是给他送孩子来了。而大胖橘当然高兴啊!因为他在当时还不知道是一顶绿帽子,

    眉庄生下孩子

    这顶绿帽子倒是送得实在,让大胖橘白捡了一个便宜的爹来当。甄嬛也是相当的出色,绿帽子一顶一顶地压过来,大胖橘如何承受得住吗?小心脏已经在蹦蹦跳跳了。


    第三顶绿帽子:甄嬛与果郡王暗中苟合生下双生子


    在甄嬛这里,孙答应和眉庄算得了什么,甄嬛才是最大的彩蛋,她不管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已经完完全全不再属于大胖橘,


    甄嬛给大胖橘戴的这顶绿帽子才是《甄嬛传》中最大的bug,甄嬛与果郡王之情始于甘露寺,其实这也要怪大胖橘,

    甄嬛和果郡王有私情

    是他中了皇后的计,误会了嬛嬛,甄嬛打倒华妃之后,皇后剩下的最大对手就是甄嬛了,只要把甄嬛打压下去,


    那么未来放眼整个后宫,就是她的天下,于是她利用姐姐纯元使了最狠毒的诛心之计,间接地将甄嬛赶离了皇宫,


    此时的甄嬛心如死灰,对未来不再抱有期望,她在甘露寺受尽了刁难,因为皇后想要斩草除根,就在甄嬛人生最低谷的时候,

    甄嬛在甘露寺遇见爱情

    一道光照进了她的内心世界,这束光就是果郡王给她带来的,两人芳心暗许,并立下了一世一双人的誓言。


    两人决定都不再回宫,去到一处世外源园,过花前月下的日子。可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就是阴差阳错的,果郡王被一道圣旨指派去了边疆,


    甄嬛此时已有身孕,为了孩子,她决意回宫。回到宫中流言四起,双生子的身份一再地被质疑,还被皇后搞过一次滴血验亲的闹剧,

    甄嬛怀上双生子

    好在甄嬛次次闯关成功,直到后来,大胖橘也越来越发现事情并不对劲,于是他想要重查此事,只是此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甄嬛伺候在他的病榻前,大胖橘对她发出了灵魂般的拷问:


    皇上:弘曕到底是不是朕的儿子?

    甄嬛:当然,天下万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

    皇上:答得好,答得好,没错,这天下都是朕的,不过很快就是你的了。

    甄嬛:臣妾要天下做什么,臣妾要的始终没有得到。

    甄嬛巧妙回答皇帝

    甄嬛这个回答可得满分100分吧!是多么的巧妙,大胖橘得知这个答案,对于弘曕的身份也就心知肚明了,


    她仿佛还没有撕下最后的遮羞布,为大胖橘留下了最后一丝颜面,但是她又狠狠地戳痛了大胖橘的心,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因为大胖橘曾经让她亲手杀了自己所心爱的人,痛失所爱是她心中最大的遗憾!以彼之道还之彼身,这一招也是甄嬛从大胖橘这里学到的。

    甄嬛背叛了大胖橘

    这第三顶绿帽子是在大胖橘自己的逼问下,得到一个最大的瓜,两娃都不是他的,便宜“爹”倒是捡得真多。


    写在最后


    孙答应、沈眉庄、甄嬛这三顶名副其实的绿帽子,那么另外还有没有嫔妃给大胖橘戴绿帽子呢?答案是:还有,


    哈哈,大胖橘作为皇帝有些悲哀了吧!宁嫔叶澜依是明目张胆地爱着果郡王,虽然身体没有出轨,但精神已然出轨,


    这个暂且算半顶绿帽子吧!还有一个就是与三皇子暧昧不清的瑛贵人,虽然是三皇子主动示爱,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呀!


    他们两个之间的事情,也是被敬妃抓包,最后告知了皇上,敬妃仿佛是《甄嬛传》中的抓奸小分队噢!抓奸的事大多是她干的,


    瑛贵人最后也是因此丢了自己的小命,哎!这《甄嬛传》中真是乱,皇子和继母、嫔妃和太医、皇嫂和皇弟,简直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好了最后我们来做总结,大胖橘到底被戴了几顶绿帽子,孙答应送了顶,沈眉庄一顶,甄嬛一顶最“漂亮”,宁嫔半顶,瑛贵人也算半顶吧,因为主要还是三阿哥找的事。


    1+1+1+0.5+0.5=4顶绿帽子!大家千万别戴历史的眼镜来看啊!谈历史我会挨骂的,因为在历史上,雍正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哪有这么多时间搞这些莺莺燕燕的事,事实上真实的历史嫔妃除非狗胆包天,否则皇帝尚且在世怎敢出轨乎!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 2、 “百日”如何不“维新”?

    "百日维新"不可能成功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如果说仅是改良,慈禧应当是不会反对的,因为此前的洋务运动完全是在她的支持下进行的,而且最初的变法慈禧既没有应允也没有做声,可以视为一定程度上的默许,否则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又何来支持变法一说?

    这还要从当时的国情说起。

    中日甲午海战,清朝遭致惨败,面对积贫积弱,饱受列强欺辱的事实,继位不久的光绪帝思想自然有别于慈禧,想通过一番作为改变国家的现状,而当时以康有为主的具有西方先进思想的进步之士寄希望于新君变法图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因此在他们的影响下,光绪帝于1898年颁布《定国是诏》,实施维新变法。此后几乎每天2至3道谕旨,在整个为期103天的时间里,光绪帝一共发布了286道改革谕旨。

    这些谕旨基本覆盖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而且步子迈得很大,但存在的问题就是低估了社会现实的反作用力,其中有两件事最具代表性。

    一丶废除科举

    满清政权的重要群众基础就是允许汉人科考入仕。而废除科举,等于是让那些寒窗苦读数十年的人失去了活路。再说为了供给自己的孩子读书,多少人是举家之力供奉着?这一废除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命。更要命的还是废除了科举之后,有没有提出新的人才选拔计划。此举无疑是把底层人在黑暗中所能见到的一丝光亮给漆灭了。

    二、取消"铁杆庄稼"

    清朝的旗人不得工作,只许当兵、当差,而且代代世袭。不论天灾人祸都能按时得收益。经济上废除旗人由国家供养,虽然有利于国家,但把整个满洲人得罪了。

    就这两件事,且不说下面的反响有多大,从慈禧这儿讲,就己经突破了她所能接受的底限。在她眼里的维新只是用西方的思想进行的社会改良而已。但是后来的发展却出乎她的意料,所以当那些守旧势力和宗室大臣齐刷刷跪在地上,请她出来训政时,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总代言人,她决不能坐视不管,因而只要他们存在,并且身居高位,清朝末年任何改革都难以成功。

    其实光绪帝的理想完全得益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因而重用了康有为、谭嗣同、杨锐、林旭等人,参与变法,这些人也可以看成光绪帝的班底,因为他不想权力上受制于慈禧,做傀儡,所以就想通过变法夺回权力。

    别说光绪帝能力强弱,只讲他个人,其实并没有独立的思想。退一百步说,假使当时夺权成功了,也只是朝实现资本主义制度迈出的关健一步,但是还有更深刻的国体变革,他能做吗?当时来讲,守旧势力还强势地盘踞在体制内,几乎是个旗人都明白,不变法最好,变法对他们而言死得更快,难道光绪帝就不明白?思想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不会有那么高的觉悟,因为在他身后站着一堆满州既得利益集团,所以说维新变法不过是光绪帝夺权的过渡行为。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慈禧曾说过,"皇帝就让这些人(维新派)带坏的"这句话的含义。

    另外,从变法的过程看,没有计划,具体步骤如何进行只是单方面的觉得应当这样做,缺少可操作性。维新派的主导者康有为虽有一肚子的学问,但认识不到枪杆子的重要性,单靠幼想感动人心而成事,说白了就是个百无一用的理论家。

    结果变法是底层人嫌弃,对立面反对,甚至有些起初支持变法的到后来也开始怀疑变法的可行性,最终变法遭到了无情的镇压,落了个失败的命运。

  • 3、 有人说唐朝之所以开放是因为李氏家族有鲜卑血统,是这样的吗?

    感谢邀请唐朝开放和李唐皇室有鲜卑血统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在于自汉朝到唐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没有受到宋朝朱程理学的影响,因而当时呈现出政治清明,经济高度繁荣的局面

    唐朝简介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很高的成就,周边国家如新罗,日本等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都受到唐朝影响。

    唐朝开放原因

    唐朝前期,经济,社会都处于上升阶段,社会先进,文化繁荣,是历史上中国向周围国家文化,艺术输出的朝代,同时给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了一个空前交流融合的坏境,因而社会风气开放,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样子

    小结

    但自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威丧失,不断遭到外族入侵,五代十国时期更是民不聊生,国家混乱不堪,因而宋太祖建立宋朝后,采取了文人治国之策,不再走汉唐开疆拓土的国策,而是只治汉地,后来加上朱程理学的影响,趋于保守。

  • 4、 美国疫情未平骚乱又起,美国乱局何解?

    美国现在的乱局需要解吗?你知道美国现在这种状况是不是美国故意这么做的?现在的整个局面说不定就是美国当局和资本家愿意看到的,美国政府害怕骚乱吗?不是,他们只害怕美国底层的老百姓被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起来,以推翻他们的统治为目的组织。偶尔的骚乱,可以有效缓解美国底层黑人的怨气和压力,同时又可以把黑人塑造成祸乱之源,从而淡化白人警察的事件,制造混乱是美国政府的拿手好戏,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说不定特朗普会叫警察放几把火栽赃到黑人身上。

    黑人在美国就是白人训化的一种动物,美国政府不为余力的把黑人的脏话、贩毒、反智、黑帮等进行打包宣传,在反推给黑人族群,他们就向范伟所说的忽悠、接着忽悠、一直把黑人给忽悠瘸了,使黑人群体发生分化,现在就是顶端的黑人群体也看不起底端的黑人群体,这些归根揭底都是资本家在驯化黑人,在说统治者也并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他们是为资本家服务的。

    首先说新冠疫情,最先报告新冠

    肺炎的是中国武汉,但是种种证据表明美国的新冠肺炎比武汉早,去年11月美国就对他的盟友进行了病毒预警,说明他们早就知道有这种病毒的存在,他们没有向世卫组织报告,而且一向不怎么参加军运会的的美国,居然排出了规模庞大的队伍参加了武汉军运会,在军运会上居然没有一枚金牌入账,甚至有军人打靶出现不中靶的现象,而军运会结束不久,武汉就出现新冠肺炎病例,并及时的向世卫组织进行了报告,终于有人首先报告病毒了,他们终于把病毒美国制造给撇开了,已美国总统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客亲自上阵给美国的吃瓜群众洗脑,把防治不力的大锅甩到中国头上。

    新冠疫情又不是仅仅美国有,世界上几乎全部国家都有,死亡点人又算什么,再说死的都是老弱病残的,还能为美国节省财政支出,何乐而不为呢?再说疫情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吃瓜群众门已经麻木不仁、见怪不怪了,你没看美国人民都准备与病毒长期共存了吗?

    我们也不需要去关心美国的疫情之乱,也不要去操心美国黑人上街游行产生的骚乱,我们只希望美国多发生一些这样的事情,能够削弱美国的国力,减少其干涉别国内政,这就是全世界人民的幸福。

  • 5、 祖大寿为什么要杀何可纲?如何看待他的投降?

    祖大寿是明末辽军中的一位资深老将。在明清争夺辽西的战争中,他和其集团的向背至关重要,明廷视祖大寿军为重要的抗清生力军以及京师屏障,所谓“祖大寿一兵,实为天下雄锐,其动定便关轻重”。正因为这样,他也是清军极力争取的对象,在与清军多次血战之后,于崇祯十六年(1642)率部投降清朝。而其与众多降清将领相比,最特异之处就在于他是两次投降清朝,确实并不多见。此前一次降清是崇祯四年(1631)的大凌河之战,而提问者所说祖大寿杀其副将何可纲一事就发生这次战役中。


    先来说说大凌河战役的梗概,以了解祖大寿的处境。崇祯四年,明廷督师、太傅孙承宗为了扭转辽东局势,恢复旧疆,建议对之前废弃的大凌河重新修筑,并让祖大寿军镇守此地,以此达到挤压后金战略空间的目的,这项措施得到了当时的兵部尚书梁廷栋的支持并得以实施。但是,随着梁廷栋被罢免,廷议腾起,包括新任兵部尚书熊明遇在内的大臣以“大凌荒远不当城”为由,建议撤守大凌河城,撤离了筑城班军14000人以及保护工地的石砫土司兵10000人,而当时负责筑城的邱禾嘉不同意,祖大寿也因为大凌河城工即将完成,不想放弃,于是独率其军继续守在大凌河城,此时城内军队、商民共计30000余人,其中祖大寿所率的关宁军为14000人,但是城中粮草只有10000石,城工也只是完成大半,单从物资储备来看,大凌河城根本就不具备长期坚守的条件。

    而对于清廷一方来说,根本就不能容忍明军在眼皮子底下开疆拓土,于是率领八旗军和外藩蒙古兵约6—7万人前来拔除大凌河城(注:《清实录》未记载具体出兵人数,只云德格类、岳托出兵2万人,据朝鲜人观察约在6—7万上下,加上皇太极所率兵力和外藩蒙古兵,数字大约如此)。此次进攻大凌河城皇太极决定采用重兵围困,掘壕长守的方式迫使大凌河的城中的守军不战而降。


    可以想到,此时的情况对祖大寿可谓是相当不利,如果城内本就短缺的粮食一旦消耗完毕,不用清军攻打,城内官兵也就会自行死于饥饿之中。突围也不现实,清军围困的像铁桶一般,祖大寿数次突围均被击退。所以,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明廷派援兵解围,然而,明军前后四次的解围心动均告失败,尤其最后一次救援,明军4万主力几乎被后金歼灭,至此明军再无能力救援大凌河城。突围不行,救援指望不上,只能坐困城中,而城中粮食短缺,“大凌城中粮绝杀马而食”,据史书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凌河城中的惨状令人目不忍视,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

    《清太宗实录·卷十》:明大凌河城内粮绝薪尽,军士饥甚,杀其修城夫役及商贾平民为食。析骸而炊。又执军士之羸弱者,杀而食之,旦夕不能支。


    而清军从城中逃人中打听到祖大寿一军饥饿交困的事实,抓紧对祖大寿进行诱降活动,被祖大寿数次拒绝。可以想到在这段时间祖大寿心里其实非常的挣扎,面对部下的凄惨处境,他的内心肯定是非常难受的,心理压力过大,总有其临界值,所以开城降清确实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祖大寿干了一件对不起生死与共的战友的歉疚之事,就是将反对投降的何可刚杀死(注:《国榷》之说何可刚更像是自杀,可信度低,故不取此说)

    《清太宗实录·卷十》:独副将何可刚不从,大寿执之,令二人掖出城外,于我诸将前杀之,可刚颜色不变,不出一言,含笑而死,城内饥人,争取其肉。


    从事后来看,祖大寿这次是伪降无疑,其杀何可刚的目的可能有二:第一、为了保全自己的部下只有开城投降一途,而何可刚竭力反对,投降一事就不能顺利进行。第二、祖大寿本人不想真降,且不说他本人当时可能对清廷各种不服,毕竟他的妻儿老人也在锦州城,如果贸然投降,也有可能全家被杀,而杀死何可刚就等于是向皇太极交了投名状,让皇太极对他的假投降放下戒心。我感觉以上就是他杀何可刚的具体动机。

    至于对祖大寿降清之事怎么看?我们就要重点分析祖大寿其人,在我眼里看来,他的身上有两种属性:

    第一、积极的一面,祖大寿确实是一个有忠义思想的明朝武将。他的祖上据《明季北略》记载乃是滁州籍贯,这就意味着他的家族可能随明太祖北伐,最后在辽东扎根,是个老资格的世代武将家庭出身,这就不可避免的受到正统观和封建气节观念的影响,这从其母亲和妻子的言行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崇祯二年,祖大寿因袁崇焕被杀一事,率军哗变,遭到了母亲的痛斥,其妻子“亦以大义责其夫”。

    《山中闻见录·卷一》:大寿母忠智明大义,怒骂大寿曰:“朝廷有急,汝今不顾门户宗族耶。老妇不能为汝系狱,没作宫婢。”


    从其母亲的为人说明祖大寿的家庭教育并不差,潜意识里还是有些忠君爱国的观念,这也是他能抗清的原因之一,史书上也承认他于抗清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孙承宗评价遵永之役,言祖大寿恢复遵永四城功不可没。

    《孙承宗集·后督师奏疏》:惟东将负直前之气,肉薄先登,乃东兵决必死之途,鱼贯而上。


    而其后守卫锦州也是到了“城内粮尽,饥民相食”的地步才投降,恨的清朝的宗室们喊杀之声一片,如果不是皇太极出面庇护,只恐怕早就被砍成肉泥了,“尔之背我,一则为尔主,一则为尔妻子宗族耳,然得汝尔不加诛之意,朕怀之久矣”。


    第二、消极的一面,祖大寿不仅是明将,他也是还有军阀性质的辽东武将集团的绝对核心,这就不可避免的将“国”与“家”的地位置于相同地位上,他本人也说过“为国、为家、为身,三者并重”,所以当以祖家军为核心的辽东武将集团要受到灭顶之灾的时候,他难免就会选择妥协投降,而不会像卢象升、金国凤一样全力抗清,直至殉国。


    所以他身上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他能抗清,但不会全力以赴的行为模式。至于降清后,除了上陈一份入关为清廷入关出谋划策的奏疏,再无其他动作,也许他对皇太极的不杀之恩是感激的,但他作为一个“大节有亏”的人,心里也一定怀有愧疚感,这种重压之下造成的心理萎缩,使一个人再也不能发光发热。《清史列传》只用十几个字就总结了祖大寿最后十年的人生,也突出了他最后的生命如同苟活,黯淡无比的事实。

    引用文献:《清太宗实录》、《清史稿》、《明史》、《山中闻见录》、《孙承宗集》

  • 6、 历史上有哪些真正开战后才掏出来的高科技?

    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恐怖制造器V1飞弹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1944年6月13日,一道闪亮的火焰从法国北部的Hesdin德军基地飞起。10分钟后,这道火焰就飞到了英国。在这段时间内,英国的雷达站和海军巡逻人员都发现了它。但是这些人都不知道,这个发出巨大轰鸣声的火焰是什么东西。很快,这条火焰飞到伦敦附近的达特福德(Dartford)的一块田野中,一头扎了下去,发出巨大的爆炸声。第二天,当地英军和居民发现此处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弹坑。

    在当天,还有一道这样的火焰落到了伦敦附近的贝斯纳·格林(BethnalGreen),炸死了6个人,炸伤了9个人。

    第二天,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得意洋洋的向国民宣布:帝国最新式的毁灭性武器V1飞弹已经成功轰炸了伦敦,几个月内伦敦就会被彻底摧毁。这是帝国对于盟军大规模轰炸德国本土的复仇武器。如果英国人仍然执迷不悟的和苏联共产党、犹太美国走在一起,那么它国内所有的大城市都会像伦敦一样,成为一堆废墟和瓦砾。

    英国首相丘吉尔同时向国民宣布:根据情报,纳粹德国使用了新式的V1飞弹轰炸伦敦,妄想通过对英国的轰炸吓倒英国人,挽救自己灭亡的命运。但是,大不列颠子民绝对不会屈服于纳粹的淫威,绝不会被一两件新式武器吓倒。

    德国和英国的老百姓,在这一天才第一次听到了V1飞弹这个名字,也才知道这是一种无人驾驶的飞行炸弹。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世界航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实战巡航导弹的使用。

    而这个奇迹,又是接近于崩溃中的纳粹德国创造的。

    巡航导弹的鼻祖V1飞弹

    德国对导弹的研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了。

    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不得发展传统的火炮、坦克、飞机甚至重机枪等武器。条约目的自然是用来限制和压迫德国,不让它在短期内复兴,再次对盟国构成威胁。就像约瑟夫.斯大林说的那样,什么都可以消灭,就是民族的力量无法消灭。战后德国很快复兴,而德国的有识之士不可能满足于一支只有10万人的守备部队。

    英法各国根据条约对德国监视的非常严格,德国高层也不敢公然违背,只能找一些空隙。凡尔赛条约也并非没有漏洞,它对于新式武器方面并没有限制。德国国内的科学家们在火箭方面,已经有些初步的研究。德国军事高层本能的感觉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加上凡尔赛条约对其没有限制,他们逐步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20年代末开始,德国陆军炮兵局开始正式对火箭方面的研究,他的负责人是陆军炮兵局研究与发展部主任贝克尔。

    1929年,贝克尔正式制定计划,开始对喷气推进火箭以及运载炸弹进行系统研究。当时的目的很简单,研究出一种可以补充炮兵和轰炸机的火箭武器。该项目由年富力强的火炮科学家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WernhervonBraun)负责,他是柏林工业大学博士。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领导火箭研制中心和试验基地长达15年之久,负责所有火箭武器系列和地空弹的研制和生产工作,成绩极为优秀,先后获得骑士勋章以及11枚其它军功勋章。

    当时火箭几乎是和登月一样的幻想玩意,根本没有什么完整的概念。多恩伯格在贝尔克等军方高层支持下,在柏林库莫斯道夫炮兵试验场开始了正式的研究工作。

    条件艰苦,好在德国拥有众多专家。在数年内,多恩伯格招募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德国火箭方面的科学家冯.布劳恩,内贝尔,克劳斯.里德尔以及瓦尔特.里德尔。

    其中最有能力的自然是沃纳.冯.布劳恩博士(WernhervonBraun)。这位出生在东普鲁士的火箭大师,虽然1932年才从柏林大学毕业,由于自身出色的学识,很快成为多恩伯格的重要助手。

    此人也是之后著名的德国导弹之父。

    --------希特勒对导弹发展特别重视,他预感到这种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希特勒将V1,V2飞弹的生产工作交给最信任的党卫军负责,足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下下图是著名的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他是二战德国导弹研发项目的第一领袖。德国战败后,他因涉嫌战争罪被捕入狱,但1947年就被释放,后移民美国,为美国服务直到上世纪60年代。左一是瓦尔德.多恩伯格上校,穿西装的是冯.布劳恩。

    他们在1933年1月成功研究出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这是世界航空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年,他们继续开始试验型火箭A-1和A-2火箭的研究。

    1936年,导弹研发工作开始受到元首希特勒的重视和认可。

    有了独裁者的支持,一切都好说。

    科学家们选择了奥德河出海口处的一个名叫佩内明德的渔村,兴建新的火箭试验基地。

    次年冯.布劳恩博士担任大型火箭实验基地技术部主任,统一管理V1和V2飞弹的研发工作,但实际布劳恩主要负责V2导弹的实战化研究。

    与此同时,FI-103无人驾驶飞行器也就是V1导弹的研究工作,也在该基地紧锣密鼓的进行,负责人是勃列埃博士。

    希特勒对这个项目还是非常重视的,他凭借“直觉”感到导弹这种武器的强大潜力。

    从1937年到1940年,希特勒下令给予导弹项目大量的投入,共投资了高达数亿马克的巨额经费,其中纳粹后期对V2飞弹一次就投入5000万马克。而同时期,也是极为重要的纳粹原子弹计划,仅仅得到1000多万马克。

    由于V1导弹的技术相对简单一些,它的本质上就是一架无人驾驶的自杀性飞机。1942年12月24日,V1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根据研发进度,大约一年以后就可以大量投入使用。

    但是,这些情况已经被盟国潜伏的情报人员掌握。1943年8月,盟军出动570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对佩内明德试验场进行突袭和大规模持续轰炸。共投弹2000多吨,炸死基地工人和技术人员700多人,毁坏了大部分设备。

    此举大大出乎德国军方的预料,也严重阻碍了V1和V2计划。研发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和山中工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1944年2月15日V-1才进行第一次发射试验,此举宣布V1实用化导弹研究成功,并且实现量产。3月开始进行大规模生产。

    1944年6月13日,已经被开始被盟军大规模轰炸的纳粹德国,才正式启用了V1导弹对英国首都伦敦进行了轰炸。就战术上来说,这次空袭非常失败。发射的10枚V1飞弹中,有6枚没有飞过英吉利海峡就自行坠毁;有3枚飞过海峡但都严重偏离目标,坠落在敦伦郊区野外;只有1枚有了战果,造成伤亡也只有十几人。

    即便如此,纳粹高层一样欣喜若狂。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亲自将此种新式兵器,命名为“V1火箭”。

    V指的是德文的Vergeltungswaffewaffe(复仇武器)一词缩写,意味着德国要用这种新兵器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雪耻,并向已经开始大规模轰炸德国的盟军复仇(盟军每天要向德国本土轰炸3000吨炸弹)。

    V1导弹是一种巡航导弹,也是现代巡航导弹的鼻祖。

    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架安装炸弹的无人驾驶飞机。从外表看,它就像一个有翅膀的炸弹,或者一架小型飞机。它的弹身直径0.82米,弹翼翼展5.3米,弹长7.9米。

    和飞机不同的是,在尾部的上方,装有一个圆筒状的发动机。这是一台冲压式喷气式发动机,具有300公斤的强大推力。可以让V1以644公里/小时的高速飞行。

    要知道,当时最快的战斗机速度也就是这么多。

    V1导弹全重2吨左右,搭载850公斤高爆炸药,最大射程280公里。可以从法国沿岸或者荷兰境内,攻击英国南方大部分城市。

    V1导弹的核心部件就是制导系统和喷气式发动机。

    ------V1导弹的外形酷似一架无人驾驶飞机。

    V1的制导系统相对简单,它由陀螺方位仪、空速计、高度计、机械计时器、油路切断器构成。

    发射导弹前,发射人员首先根据发射场地的地图坐标和轰炸目标的地图坐标,计算出导弹飞行方向和应该飞行时间。

    导弹起飞以后,陀螺方位仪开始发挥作用,让导弹保证向预定的方向飞行。

    空速计、高度计在飞行中保证导弹的速度和高度,防止其由于速度过低或者高度过高被敌方拦截或坠毁。机械计时器,则保证导弹的飞行时间。

    当到达飞行预定的时间后,机械计时器发挥作用,激活油路切断器。该仪器切断油路供应,导致导弹失去动力,同时打开阻流板,让导弹大幅度减速。

    此时导弹向下俯冲,击中地面爆炸。

    从这天起,英国开始连续数月遭受V1飞弹的袭击。

    优点

    1.相当实用的武器

    就1944年末来说,英美盟军已经掌握西线绝对的制空权,德国轰炸机已经无力升空轰炸英国本土,采用V1导弹从本质上来说是无奈之举。

    总体来说,V1飞弹起到的效果还算不错。

    纳粹德国在二战最后一年内,共向英国发射10500枚V1导弹,除去自己坠毁,偏离目标,被拦截的,大概有2500枚飞到伦敦,造成6184人丧生,176981重伤,前两者总数大约2万4000多。至于轻伤不计其数,无法统计。

    而纳粹使用V1导弹真正的时间,不过几个月。

    如果加上V2导弹造成的损失,两种飞弹一共造成英国3万5000人的伤亡。

    在之前,德国空军曾经动用巨大人力物力,从1939年不列颠战役开始大规模轰炸英国,直到1944年,总共才造成英国12万人的伤亡。

    大家要注意,德国空军对于英国的轰炸,还导致自身大量的损失。最初的44个航空团,不列颠战役以后,就只剩下4个。几年的轰炸,一共损失了上千架飞机和无数优秀飞行员,为了空袭更损耗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

    而V1飞弹是无人驾驶的。简单来说,它损失掉了,也只是损失了德国一些少量的物资而已,不会造成人员和资源的大量损耗。

    V1对欧洲大陆的发射(主要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还造成了大约5000人死亡,重伤1万人。

    这个算盘,每个网友也都能算过来。

    -------------------V1飞弹是一种有效的战略轰炸武器,它的性价比是很高的,拦截它则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V1飞弹的发射,只需要一小截铁轨!平时则存放在地下仓库,极为安全。

    V1还不只是造成伤亡这么简单。

    由于德国空军的轰炸相对比较容易预警,英国老百姓有足够时间躲藏到防空洞。

    V1导弹从飞跃海峡后到伦敦,只有10分钟左右,而且由于弹体很小,又都是在夜间发射,发现它非常困难,预警难度极大。

    对于很多V1飞弹,英国的雷达无法有效发现,即使发现了,10分钟时间也很难作出有效的防空举动。

    伦敦人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撤离工作,大约有100万到150万人撤离出城市。

    人员撤离造成的效果非常明显,英国工业产量迅速减少了四分之一。

    如果在战争初期,这对英国来说又是致命的打击。

    除此以外,迫使英国大规模调整防空部署,有25万人参与到对V1的作战中,还有2500门高炮和数百架战斗机,耗费了大量的战争资源。

    2.性价比很高

    V1飞弹制造量惊人,在德国东部的诺德豪森的山区死亡工厂里面,工生产了大约3万枚。

    纳粹强迫多拉集中营的6万多人从事生产工作,这些人大部分是其他国家的奴工,战俘还有所谓有种族问题的犯人。

    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时刻有残忍工头的斥责和殴打。如果稍有反抗或者试图逃走,就立即会被处死。

    这些人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几乎每天都有人不支死去。仅在盟军1945年发现工厂的时候,就从里面抬出了3000具尸体。

    利用这些奴工,V1飞弹仍然在不到一年内生产了数万枚,相当惊人。

    实际上,V1导弹造价非常低廉,仅仅为5000德国马克。这个数字让萨沙瞠目结舌,要知道,当时一把毛瑟K98步枪也要56马克,一辆德国四型坦克要10万马克。

    一枚V1飞弹的价格仅仅相当于几十把步枪,或者二十分之一辆坦克。

    这种廉价的飞弹造成英国如此严重的损失,这个性价比是非常非常高的。

    --------------英军被迫调整了防火火炮的布局,释放大量拦阻气球,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下下图是英国飞行员试图用翅膀挑翻V1飞弹。这极为危险,而且难度极大。但相比起来,直接对V1飞弹射击的危险更大,爆炸的残骸很有可能将战斗机击落。

    3.较难被拦截

    在1942年以后,盟军就已经有效的阻止德军对英国本土的轰炸。

    到了1944年,德国空军已经完全失去制空权,飞机在夜间也很难飞到英国上空。

    V1飞弹则不用考虑这些问题。

    前文已经说了,就算它被拦截击毁了,最多也只是损失了一些零件,价值大约5000马克而已。

    英国人为了拦截廉价的V1导弹,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第一道防线,就是先发制人,出动空军轰炸V1的发射基地、生产工厂、储存仓库和运输线。

    自1943年12月5日开始,盟军对V1的发射基地进行多次大规模空袭,到1944年6月,共出动2.51万架次。在袭击中损失飞机154架,飞行员771名。

    如此大规模轰炸的效果并不明显,对发射基地的破坏很有限。由于V1发射仅仅需要一条50米长的钢轨,而钢轨又很难被彻底炸毁,V1仍然以相当高的数量发射(一天数百枚)。

    德国人对钢轨进行了有效的伪装,还设置了大量的假目标,很多盟军炸弹都扔在这些假目标上面了。

    一些轰炸造成钢轨的损坏,也很容易被修复(更换几节备用钢轨就ok)。

    轰炸唯一起到的作用,就是全面破坏了运输导弹的铁路和公路。后方生产好的导弹,需要好几天才能送到发射基地。这段时间,发射人员只能傻傻的等待。

    由于轰炸效果不明显,对于V1飞弹的拦截,主要倚靠后面三道防线。

    第二道,就是海峡附近的英国战斗机。

    这是最有效的手段,难度也最大。

    V1飞跃海峡的时候,速度大约是547公里/小时,相当于英国主力战斗机喷火式(584公里/小时),飓风式(511公里/小时)。

    但飞跃海峡之后,V1飞弹时速会增加到高达644公里/小时,超过英军战斗机的速度。

    也就是说,英军主力战斗机,大约只有6分钟的时间对V1飞弹进行拦截和射击。

    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战斗机就无法继续追踪。

    大家想想知道拦截难度之大。

    6分钟内,要在漆黑一片的广阔海域上空发现飞弹,还要发动攻击,谈何容易。

    英军战斗机为了拦截V1,不惜一切代价的提高自身飞机的速度。他们拆掉了飞机所有装甲和多余的部件,连后视镜都拆掉了。有些飞行员为了最大程度提高速度,甚至把飞机表面的油漆都挂掉了,磨光蒙皮,使用最好的航空汽油。

    这样让飞机速度提高20到50公里,勉强可以超过V1飞弹在海峡上空的速度,可以追上并且进行多次攻击。

    ---------德军采用轰炸机空射手段发射V1飞弹,这种方式让盟军几乎无法拦截。但是,这种发射的代价很明显,导弹的精度和发射成功率急剧下降。

    即便这样,拦截难仍然相当困难。

    首先,黑夜中发现V1基本都要倚靠雷达的引导。但,地处山区的英军雷达(防止德军轰炸)覆盖面积有限,对V1这样小且以900米以下低空飞行的目标追踪能力不佳。

    发射到英国的1万枚V1飞弹,英军探测到的仅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大约7000枚。

    其次,盟军飞机就算发现V1导弹,仍然面对很大的问题。如果在较远距离射击,在黑夜中很难击中目标。如果在较近距离,一旦V1导弹被击中爆炸,其巨大的战斗部往往将战斗机摧毁。

    仅仅在拦截的最开始6周,英军有37架飞机受损,5架坠毁。

    整个二战中,英军战斗机部队共击落了1846枚V1飞弹。大约占到德军发射总数的百分之二十,战绩马马虎虎。

    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拦阻气球网和高炮部队了。

    气球网没什么可说的,部署面积虽大,效果不明显,只拦截了232枚V1导弹。

    高炮部队就是最后防线,英军有着全世界最有效的高炮部队,这也是残酷空袭经历磨练出来的。经过多次大规模调整部署,数千门高炮最终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整个二战期间,高炮部队共拦截了1878枚V1飞弹,也约占到百分之二十。

    不过,英国军方一些军官对高炮拦截效果有严重的质疑。他们指出很多高炮击中V1以后,V1爆炸后的残骸仍然落入伦敦,造成同样严重的损坏。

    不管怎么样,高炮仍然是相对有效的拦截方式。

    针对英国人的拦截,德国人很快推出了新的发射方式,让英国人焦头烂额。

    他们利用亨克尔He111s型轰炸机搭载V1导弹,从空中进行发射。每架战斗机可以搭载一枚飞弹,这种发射方式,让V1导弹可以在任何地点发射,从很多方面刺破了英军现有防空网。

    英国空军被迫扩大巡逻范围,在海上四处寻找德国轰炸机,但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7个月内,德国人成功的从飞机上发射了1200枚飞弹,而英国人能做的就是击落了16架德军轰炸机。

    缺点

    1.精度差

    --------俯冲向目标的V1飞弹,它有800多公斤高爆炸药,威力相当巨大。

    V1导弹限于当时的技术,采用的是简单的惯性制导,也就是通过简单的机械工具,通过初期计算飞行时间,之后控制导弹实际飞行时间和计划的时间相吻合,然后使得导弹下落,击中目标。

    这种制导方式显然是很不准确的,导弹飞行时候,会受到非常多的影响,造成大的偏差,最常见的就是大风。受风阻力和气候变化影响,很多导弹到了预订爆炸时间,甚至离伦敦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就提前爆炸了。

    况且,就算完全没有任何因素影响,导弹飞行到目标上空的时候,也有644公里/小时的高速,也就是每秒钟差不多要飞行200米。

    而当时的油路切断器是机械工具,切断油路需要至少好几秒的时间,往往有数秒的偏差。一旦有偏差,导弹就已经偏离目标数百米,不可能准确击中目标。

    由于制导技术的落后,V1飞弹一般偏差有3000米(3公里)。换句话说,如果单纯根据命中几率来说,V1导弹想攻击一个战术目标,比如一个数十米长度的兵营,要发射数万发,才有可能1发击中。

    就算差不多40年后的海湾战争,伊拉克使用偏差300到1000米的飞毛腿导弹,仍然无法精确打击敌方目标。根据偏差率估算,飞毛腿要发射至少4000枚,才可以击中一处战术目标。所以飞毛腿只能采用类似于德军的无目标战略轰炸,战果较低。比如向以色列发射的40枚飞毛腿,仅仅造成4人死亡。

    而飞毛腿的精确要高出V1飞弹10倍,尚且如此,V1飞弹就更别说了。

    所以说,V1飞弹只能做为战略武器,轰炸伦敦这么大的城市。方圆上百公里都是城市,房屋和各种公共建筑都相隔不远,有很多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如1944年6月18日,一发V1飞弹落在惠灵顿军营,当场造成121人死亡,伤数百人。但是,这样的高效能毁伤是很少的。战后统计,V1导弹要每发射5枚导弹才能造成3人死亡。

    V1飞弹只具有战略轰炸的价值,而不具备像今天战斧巡航导弹一样的战术能力。

    而所谓的战略轰炸来说,V1飞弹的命中精度较低,无法相对精确打击英国的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军事目标,也无法打击军事战略目标。

    它只能倚靠庞大的数量,进行无目地的轰炸。

    为什么V1飞弹的使用有这么大的限制,主要还是技术上的落后。

    现代巡航导弹的导航技术为:飞行初段采用平台惯性导航,中段为平台惯导+地形匹配+卫星导航,末段为平台惯导+景象匹配导航。

    其中中断的地形匹配,需要极高的技术手段。在巡航导弹发射前,要对被攻击目标以及沿途经过的地形地物特征进行卫星或航空拍摄。在地形匹配飞行区域内选出一条合适的飞行路线,并在多个匹配区域内预先侦测地形高度并绘制出数字地形图,将卫星拍摄的照片放大成与巡航导弹飞行高度相对应的图像,然后把上述资料编成相应软件存入弹上计算机。这两项工作量大而繁琐,需要大量硬件设备支撑,先后耗时近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完成。

    卫星导航则需要先进的GPS技术,而末段的景象匹配要求更高,需要首先获取飞行实际位置偏差和相对预定航线的航向偏差,也就是获得实测图和参考图之间的旋转变换参数。

    即使今天,很多世界发达国家仍然没有掌握这些技术,更不用说60多年以前的,听都没有听过计算机、卫星的纳粹德国了。

    要知道在1944年,V1的制导技术已经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2.毁伤效果较差,故障偏多

    --------巡航导弹飞行相对稳定,速度快,高度低,如果不列颠空战期间就使用这种武器,德国空军就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损失。

    V1飞弹实行的战略轰炸,并非精确的战略打击,而是通过无目标大规模轰炸,造成敌方大城市和居民的大量损失。这让敌方感觉无法承受这种损失,被迫议和或者投降。

    最好的例子就是德国攻打欧洲初期的若干轰炸,迫使荷兰、丹麦等国投降。

    另一个例子就是两伊战争,双方各向对方发射上百枚飞毛腿导弹,导致对方主要城市重大损失,各伤亡数万人(基本是普通平民),毁伤上千栋建筑物,但实际损伤的军事目标几乎没有。由于感觉这样打仗代价太大,双方最终被迫停止战争。

    V1飞弹即使远远脱离目标,100发内也会有30发击中或者波及一些伦敦的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果进行的是诸如苏芬战争、中苏中东铁路之内的局部战争,双方只是争夺部分领土和特权,飞弹作用会很大的。如果是全面战争,飞弹造成的损失还达不到让一个国家屈服亡国的地步。

    以V1飞弹的精度来说,要想炸毁伦敦这么大的城市,至少需要发射数十万枚。而V1飞弹发射到伦敦的,一共只有不到3000枚,自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效果。

    经历了6年战争的英国已经接受了巨大的损失,V1导弹威胁虽大,不过数万人的伤亡这种损失,还没有让英国人感到无法接受。

    V1导弹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是无法扭转战局的,也不能迫使英国人投降。

    另外,V1飞弹的机械故障也偏多,一些技术不成熟。

    发射向英国的1万500枚飞弹中,约有2000枚发射后几分钟内就自己坠毁掉,没有飞过海峡,占发射总数的百分之二十。

    这个故障率,显然太高了。

    而通过飞机进行空中发射的1200枚飞弹,能够成功飞到伦敦的只有66枚,成功几率仅有百分之五,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此低的成功率,说到底,还是技术问题。

    在1944年,V1飞弹的一切技术都是划时代的,能够达到这样,已经算是很难得了。

  • 7、 韩世忠资料简介有什么?韩世忠最后结局如何?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岳飞被判处死刑是大理寺根据宋代律法的审判,铁案如山,而且岳飞本人也没有提出上诉,韩世忠当然没有必要去为岳飞申述。

    而且岳飞被杀的关键证据就是岳飞的四条罪状中(三条大理寺判定属实,且两条均是死罪),便指斥乗舆一条有“及向张宪、董先道:张家、韩家人马,你将一万人蹉踏了”,可见岳飞对韩世忠的鄙视。

    再者韩世忠为人“优游物外以智藏身”,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这样性格的人是不可能为岳飞火中取栗的。顺便说一句,关于韩世忠质问秦桧这个事,历史上的一些较为严肃的史料忠没有记载,这里可能存疑。

    所以岳飞和韩世忠两个人交情有限,可能关系还不是十分的好,而且韩世忠是国家重要的军事将领。““今国家所仗,惟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将之兵耳”,这个评论要比岳飞高上很多,作为上级的韩世忠捞岳飞是为人仗义,不捞岳飞是理所应当。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