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朝撑到1840年,会败给英国吗?_大明帝国明成祖时期的永乐盛世究竟有多“盛”?


- #问答
  • 1、 假如明朝撑到1840年,会败给英国吗?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荒凉的沙漠,无授权禁转!

    英国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其结果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对英国割地又赔款,从此中国进入任人宰割的境地,西方列强纷纷来捞好处。于是谁都可以来打一下,捞一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都没有改变。但是,在清朝以前,大明朝也和英军也签订了一份中英广州条约,内容却是英国人道歉赔款。

    (葡萄牙引领了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其实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先开始玩的,英国人加入这场游戏的时候,已经落后了不少。尤其是对东方的贸易。但是英国人不肯屈服于现实,他们决定另辟蹊径,自己去东方打开新的局面,准备借助长期垄断对中国贸易的葡萄牙人来打入中国市场。其实那时候的西方人对中国了解不多,甚至用了近百年才弄明白其实广东和北京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政府在管辖。他们根本没料到中国居然如此之大。葡萄牙人在1514年也是就明朝正德九年抵达中国,所以对中国了解最多。

    (大明水师其实多次和西洋人交战,互有胜负,而不是清朝时候的一边倒,送人头)

    可是17世纪初,葡萄牙人在东方的商业贸易霸权其实已经开始衰落了。这是因为他们的商船在东方经常遭遇荷兰舰队海盗般的劫掠,所以葡萄牙人也想联合英国人的海军用来打击荷兰人的嚣张跋扈。于是在1635年的时候,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的果阿总督达成了一项协议,那就是同意英国商人自由的出入澳门来从事贸易。这一年的12月12日那天,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颁布了一道命令,任命威德尔为指挥官,率领6艘舰船前往中国。

    (如今的澳门依旧保留了不少的葡萄牙气息)

    威德尔的舰队于1636年4月14日从英国出发,11月7日就到达了果阿,可以看出英国的航海技术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在和葡萄牙的果阿总督交涉后,立即准备前往中国的澳门。1637年的1月17日,英国舰队离开了果阿,先后在伯特卡尔,柯钦和亚齐建立了英国商馆。6月27日,英国舰队终于到达了澳门,并在澳门南部的十字门外停泊。英国船的突然到来使得葡萄牙人感到有点为难。因为这个时候的澳门与果阿、已经葡萄牙本土的贸易航线已被荷兰舰队切断了,基本没法正常通航,澳门的葡萄牙人只能维持住去日本长崎和菲律宾马尼拉的贸易航线,而且同长崎的贸易也因为日本颁布了锁国令而被迫停止,这样葡萄牙在远东就只剩下马尼拉一个贸易点了,即便如此,单靠澳门到马尼拉的贸易额每年仍可达到100万两白银。这种时候,如果任由英国人去开辟中国的市场,那就会打破葡萄牙对中国的贸易垄断,葡萄牙仅存的最后一点利益也将丧失。因此,澳门的葡萄牙人解决执行果阿总督的命令,也就是不允许英国人分享葡萄牙在澳门的贸易特权。

    (当英国准备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的时候,来的就不再是武装商船而是正规军舰了)

    于是葡萄牙人开始借刀杀人,先是在中国大明朝的官员面前极力的诋毁英国人,说他们其实就是荷兰人假扮的,企图前来捣乱,应该马上赶走这些人。大明朝刚刚被荷兰人占了台湾自然对荷兰人没好感,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英国人不是好东西。葡萄牙人又从澳门派出巡逻艇在英国舰船附近巡弋,阻止英国人进行贸易活动。威德尔觉得既然在澳门没法进行贸易,那我也不能白来中国呀,于是7月底启程前往广州。8月8日,英国舰船就到达了虎门,虎门炮台的大明守军鸣炮示警。威德尔则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圣佐治贸易旗,升起英国的军旗,摆出一副开战的架势。并即指挥舰炮轰击虎门炮台。中国守军没料到英国人会突然袭击,被打的措手不及。于是英国人攻上炮台后,傲慢的扯下中国旗帜,挂上英王的旗帜,并拆下炮台上的35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广州官员这才派人交涉,威德尔觉得,没必要和中国撕破脸,于是归还了大炮,同时派出两名商人随同翻译前往广州。他们携带了22000枚西班牙银币,(也就是常说的鹰洋,那时候流行这个),以及2箱的日本银币,作为购货款,准备在广东采购货物。但是英国舰队却继续深入广州内河。中国官员一看,你这什么意思,来买东西还炮舰逼上门呀?荷兰人都得给郑芝龙交保护费才能在东亚通航,你这可不行,广东水师于是派出3艘战船冲向英国舰队,发射炮弹和火箭,迫使英国人离开。

    (发现了葡萄牙在中国有个地落脚点澳门的好处,英国人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

    但威德尔对侵犯内河这种事情还是觉得毫不在意,觉得中国人也不过如此,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居然在几天后重返虎门,并且纵火烧毁了3艘中国帆船,并且登陆一个乡镇,抢夺中国老百姓的30头猪。过了几天看中国没反应又攻占并炸毁虎门炮台,再次焚毁了大型帆船1艘。这下彻底得罪中国人了,生意是没法做了。只好将船队驶行澳门,请求葡萄牙人出面调解。中国官员面对这种莫名其妙的袭击又莫名其妙的和解要求一头雾水,于是要求英国人赔偿白银2800两。并且让英军指挥官写下保证书和道歉信,对发生在虎门的事负责,并保证做完生意马上离开中国。那么就对其不予追究。威德尔立刻写下道歉信和保证书,反正只要完成贸易,这点事情不算什么。终于在12月29日,威德尔船队完成了中英之间的首次贸易,离开了澳门,启程返回英国。但是,几年以后,清兵入关,大明灭亡。大明王朝拼掉最后一点力量,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指挥下收复了台湾。终大明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结果到了清朝,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真是国人的悲哀。请支持本团队制作的《战争特典》《铁血文库》系列实体图文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 2、 大明帝国明成祖时期的永乐盛世究竟有多“盛”?

    迁都北京,疏通运河,沟通西域,巡视西洋,收复越南,修著大典,五逐漠北、三犁虏廷;东向经略东北之北,西向设立哈密之卫;吞并安南、四夷望风归顺;六下西洋,万国齐朝圣主;幅员辽阔,远迈汉唐,远见卓识超越唐宗,雄武之略冠盖汉武。明成祖,唯一一个远征绝域封狼居胥得皇帝,唯一一个冲锋在前马革裹尸的皇帝!仅凭一个永乐大典就足以傲视千古!

  • 3、 大明朝的4000义乌军,打得过印加帝国的十万虎狼之师吗?

    看来提问者对我国的明朝抱有深深的敌意,“戚家军”直接变成了“义乌军”,印加帝国这种青铜时代的武装居然变成了“虎狼之师”,我的天哪!就印加帝国武装这装备、训练水平就不说和明军打了,它打的过同样配备青铜武器的秦军不?直接上观点,相比于旧大陆打了几千年仗的军队,新大陆的武装无论是从战略、战术和装备水平都差了好几个层次。明军除了卫所兵(说实话,卫所兵到了后期大部分战力确实发生了极大的退化),稍微上点档次的部队都能按着印加武装单方面爆打,更不要说戚家军这样训练严格的精锐部队了。

    眼见为实,先来看看印加人武装的装备水平,史书记载他们的军器为弓箭、长矛、标枪、短刀或戟,当然火器和火药肯定是没有的,由于没有冶铁这个技能点,兵器强度真是可想而知,像攻击性武器长矛或箭上其攻击部的材料只有青铜或动物的骨头,而大部分则是由动物的骨头制成,头盔则是由木头或野兽皮制成,由于没有马,那肯定是连骑兵部队也省了。



    南美洲大陆上除了美洲驼和羊驼,连牛也很少,众所周知,马匹、牛、铁器是一个农业文明持续发展的必备元素,印加帝国没有这些,可以想象其生产及水平是非常低的。所以我说哪怕是在明朝前1800多年的秦朝都可以爆打印加帝国的土著武装并不过分

    总而言之,印加文明和中华文明根本就不在一个位面上,不服的可以看《天工开物》,印加文明可有相关文献?当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有的,因为他们连靠谱点的文字系统都还没有,用的是结绳文字,就是只能满足算数运算的那种。



    而本次给印加帝国假设的对手戚家军已经可以算是组织力相当强的优秀轻步兵了,且在戚继光扩军后一度高达10000人,4000多那是老黄历了。


    而戚家军并不是一上来就是和你玩冷兵器肉搏的,先上火力打击。比如在宁台温之战中,戚继光麾下丁邦彦部“列铳分番铳,殪贼十余人,各兵乘势拥杀”。戚家军那可是配备了数量相当大的火器,根据《纪效新书》十四卷本记载,光是虎蹲炮,“每一旗下,三队长同装一门”,根据戚家军编制,一队12人,就是说戚家军36人内就配置一门,若以4000人计算,戚家军就配备了大概100多门虎蹲炮。虎蹲炮是啥?就是放大版加强型的霰弹枪啊!这类火器威力怎么样?后金军表示很好用,辽阳之战一次齐射,川兵1000人,明军“存者七人而已”



    不仅如此,根据《纪效新书》十八卷、十四卷本推测,在临战前一哨(约48人)戚家军前有一队(10人)鸟铳手,所以4000人的部队应该配备虎蹲炮100门左右,有鸟铳680多杆,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下无论是轮番射击还是一次齐射无疑会给缺乏保护的印加土著武装带来致命打击,就连戚继光将军看不上的三眼铳都可以拿来对印加人大规模杀伤。我都怀疑明军一放火器,以印加土著武装的尿性会不会以为是太阳神派来的军队,毕竟他们一开始也给西班牙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




    至于冷兵器肉搏,印加人更加不是对手了,鸳鸯阵本来就是对付轻步兵而创设的,戚继光的对手那些倭寇,名字听起来像散兵游勇,但是不意味着人家实力就差,很多大股倭寇其实组织性、战斗力是很强的,装备也堪称精良,“倭贼精利,轻生善斗”

    《练兵实纪·杂集·卷四》:继出所获倭夷盔甲枪刀铳具之属,诸将观之,皆吐舌,曰:“一向只说倭贼易杀,如此观之,骁利当在虏上。虏只势耳,若论军器,十不当一。”


    而且就倭寇在宁台温战役表现,战斗意志极其顽强,在被戚家军打埋伏后,立刻就地组织抵抗,一边迎兵出击,一边占领制高点,屡次突围,节节抵抗,其战术素养绝对可以说是一流水平了。有时候还会玩小规模的骑兵冲锋,“随有贼二千,前锋百余悉乘马并力冲突,我兵环山飞炬,拥队熛铅,马惊贼溃,步倭短刃相接,鏖战逾时”


    而印加帝国的土著武装是什么货色,装备简陋不说,打个防守反击、埋伏就已经是他们的战术极限了,至于埋伏,倭寇经常玩,戚家军早就形成成熟的防伏机制了,鸳鸯阵专门对付轻步兵的,而印加帝国的的步兵真是轻的不能再轻了,刚好撞在了鸳鸯阵的枪口上。戚家军顶多在攻打库斯科城的时候有所伤亡,至于野战就是单方面屠杀。

    装备和战术的差距大也就说到这儿,印加人内心极其淳朴,在兵略上不大会玩阴的,就比如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领500人向印加帝国行政中心出发的时候,一路上就靠着吃印加人仓库里面的补给向库斯科挺近,大哥你好歹玩个坚壁清野啊!


    当然,戚家军是步兵,立于不败之地是没问题的,若能再投送5000辽东骑兵效果更加突出,毕竟没见过世面的印加人遇到小股骑马的西班牙兵就惊为天人,西班牙人仅仅以少量骑兵冲锋便印加人便溃不成军,若是5000辽东骑兵冲锋,印加土著武装将以何法御之?


    而且明军也可以玩点阴的,因为《秘鲁征服史》有一段比较有趣,皮萨罗在与印加王和谈之时,猛然以小队骑兵冲出俘虏印加王,而印加帝国是一个过度神权的国家,当西班牙人把印加王扣押之后,几乎对整个帝国予取予夺,没有任何一个印加人敢对被西班牙人俘虏的这个傀儡国王的命令进行质疑。如果明军如法炮制,便可尽收全功矣!

    总而言之,凭印加文明这水平就就不要和旧大陆的军队叫板了,不然会让它体验到啥叫花式吊打。


    引用文献:《纪效新书》十四卷本、《戚少保年谱耆编》、《练兵实纪》、《筹海图编》、《秘鲁征服史》、《天工开物》、《徐光启集》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