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电视剧里有些妃子在皇后面前跋扈,有些妃子再得宠也怕皇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呢?_清朝末年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怎么样呢?


- #问答
  • 1、 清朝后宫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样的?电视剧里有些妃子在皇后面前跋扈,有些妃子再得宠也怕皇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又是什么呢?

    清朝的后宫等级森严

    清朝的后宫等级森严,绝对不会出现以下犯上的事情,更不会出现像《甄嬛传》中的华妃那样,不分尊卑,仗着自己的得宠和娘家的势力不把皇后放在眼里。

    尤其是清康熙朝,康熙这个皇帝特别注重嫔妃的出身,也会根据嫔妃的出身给她们晋级。

    像德妃那么受宠,她的晋升也是一步一步的,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因为皇帝喜欢就可以直接晋级。

    除了德妃外,还有为康熙皇帝生育十三皇子的敏妃。这个称谓也是她死后,康熙皇帝才追封的。

    可见,清朝后妃等级森严,以下犯上的事不会出现。也不会出现像华妃那样跋扈,不把皇后放在眼里的事。


  • 2、 清朝末年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怎么样呢?

    这个时代只能让我想到愚昧、落后和耻辱。

    愚昧,固步自封、封建迷信依然大面积的弥漫在清末时期的上空,但陆续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先进的思想,代表人物如梁启超、谭嗣同、徐志摩等,大多被扼杀在了摇篮里,但值得庆幸的是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了。特别是谭嗣同的戊戌变法,那一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气磅礴,还是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精神财富。

    落后,绝大多数的男人们还留着长长的辫子,取着三妻四妾,重农抑商,阻碍社会前进的脚步。闭关锁国,不接受任何以当时老祖祖留下来的传统相抵的想法、技术。等级制度,出身为八旗子弟就可以承袭身份地位,而出身之外的人则很难爬到高位。

    耻辱,这个大家应该都会立马想到,八国联军进京、火烧圆明园、割地卖国求荣,数不胜数。以至于都是中国领土,香港澳门我们世纪末才正式收回来,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瓷器、壁画、玉器等至今还留落在外。

    但这一切可能都是中国几千年发展史上必须要经历的,现在的我们是强大的、积极的、包容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哟!😄

  • 3、 清朝灭亡之后,皇族中人都是如何生活的?

    1911年,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这个中国第一显赫家族失去了往日的皇家光环,渐渐被人遗忘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是爱新觉罗后裔,正宗的皇族,那你要小心了。首先不是所有姓爱新觉罗的都是正宗皇室。其次是这类人不是骗子就是脑子有病,前段时间还看过一则新闻说黑龙江有一男子每天还穿着皇上的衣服,还告诉记者自己是多少代皇帝....

    说说下1912年2月12日后满清皇族后裔的生活:

    一:民国政府的优待。

    民国政府规定,皇族的所有成员,除了免服兵役之外,其个人的公权、私权与一应国民同等;皇族的私产受到法律的保护;满洲王公贵族,世爵仍旧。为此还做了“七条”善后办法。

    二:做官,充充门面

    满清皇族后裔并不都是闲散贵族,有很多还是有真本事的。军阀混战时期,有很多军阀也邀请到了少数的“王爷”、“贝子”等担任一些职务。这些职务,大多也是闲差。

    三,靠着祖殷,坐吃山空

    四:投靠国民政府。

    有很多满清皇族后裔主动的投靠了国民政府,这毕竟当时的他们也是有文化的人

    五:当汉奸出卖国家和民族。

    部分满清皇族后裔还是想着恢复帝制的。最出名的就是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第十四女王爱新觉罗.显玗,也就是川岛芳子

    六:投亲戚。

    有些皇族后裔的家被抢了,或是挥霍无度,导致吃不上饭。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找亲戚接济。七大姑八大姨等等,连亲家也会去借。

    七:自食其力。

    也有少数的满清皇族后裔自食其力,他们那或参加了革命队伍;或办起了学校等等,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八:隐姓埋名。

    有一些满清皇族后裔选择就此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虽然不再风光无限,但也衣食无忧,活的自由自在,在东北的较多。

    九:去了国外。

    有少部分的满清皇族后裔去了国外,有的是伪满洲国结束之后去的国外。在国外也只能是自食其力,谁也不会再把他们当做皇族后裔。

    了解更多历史百科,欢迎订阅水哥讲古

  • 4、 清朝灭亡后,八旗子弟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要问清朝灭亡后,那些八旗子弟的生活,说句实话:不怎么样,真不怎么样。

    平时这些八旗公子哥儿们舒坦惯了,大清还在的那会子,每月有月俸银子可以拿,但如今大清国没了,铁杆庄稼到了,月俸银子没了,剩下的日子,就知能是该典当的典当,该卖的卖,到末了,能有个安身的地方就算好的。这些公子哥儿也不是没有力气,也不是没头脑,但就是什么不愿意干,一是怕丢脸,二是游手好闲惯了,不肯吃苦。于是乎,纷纷变卖家产,几乎全都成了败家子。大狮说几个败家败到高水准给各位开开眼,你见过败家的,但绝对没见过这么败家的。

    清朝倒台后,最富裕的算是睿亲王,但睿亲王隗斌在清朝倒台后就归了西,整个家业就留给了俩儿子。这俩小子吃喝嫖赌无一不精,而且还都是大烟鬼,不但他俩抽大烟,他们那几房太太也都是十足的大烟鬼。这家人天天什么都不干,出了玩乐就是吃喝,闲下来就喷云吐雾。老王爷那些古玩字画被先后变卖一空,过了两三年舒坦日子,又没钱了。于是接着卖,屋里的东西卖完了,就卖房产。于是乎,老王爷一辈子置办的家产全部给卖了,这个是一千多间房子啊,说卖就卖,一点也不心疼。要说卖房子得了这么多钱,怎么也能花上十年二十年,可您猜怎么着,两年光景,一干二净。几房太太都领着孩子跑了,留下哥俩东游西逛,到处找人要钱,不为别的,就为抽大烟。

    最后,实在没了钱路,两人就打起来祖坟的主意,想要把祖坟中的宝贝挖出来卖的换钱。但挖了一半,被人抓住,扭送巡捕房,把俩人关了7年。出来后,已经颓废了。大牢还管饭吃,出来没了饭辙,没两年这哥俩就先后归西见老王爷去了。

    另外还有个怡亲王毓麒,怡亲王比起睿亲王的家庭还差远了。毓麒家里本来就不富裕,如今没了月俸银子更家不好过,于是一咬牙也走了睿亲王两个败家子的老路,把房产卖了。可万没想到房子卖了后,人家新买主重新修葺时在祖屋下面挖出好几千两的白银,人家自然不给,等于白白送给了人家。

    1931年,报纸登了一则消息叫“铁帽子王拉洋车”,这位拉洋车的乃是末代克勒郡王宴森。清朝垮台时,宴森还不足二十岁,从小就是个公子哥儿。如今老子没了,大清没了,月俸银子没了。就只能卖家业了,其它王公子弟卖家业是一件一件儿卖,比如先卖文玩字画,古董珍宝,等卖空了后,再卖家具和用具,实在没辙了才卖房产。可宴森直接把房产卖了,卖房产的钱花了没两年,又折腾没了。于是把祖坟全卖了,又折腾两年,又没了。这位克勒郡王倒也洒脱,到车行领了件号坎儿,租了辆车,从此入行拉洋车。

    这事在登报后让溥仪知道了,也许是认为宴森丢了祖宗颜面,也或许是恻隐之心,让人把宴森带到了满洲,给了他不少钱。宴森回到京城后,买了个小四合院,车也不拉了,门也不怎么出。但没多久,钱又花没了。怡亲王毓麒经常在西四牌楼见到身穿破衣服的宴森,坐在地上一言不发,看起来景况很是潦倒。

    以上几个就是八旗子弟的缩影,清朝解体后,这些人几乎都改了汉姓,干啥的都有,有的成了小贩,有的进了梨园行,有的去了伪满洲国,有的回了龙兴之地。但大多数都成了平常百姓,还有一些,就如同睿亲王俩儿子那样的,最后饿死街头。

  • 5、 为什么清朝时蒙古等少数民族没有南下抢掠,他们是怎样获得稀缺的生产资料的?

    自古以来我国北方大漠里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头疼的存在,自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起到明朝,万里长城是历朝历代防御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掠夺的的重要工程。明太祖时期更是设置九边重镇,陈兵数十万在边境抵御大漠里的蒙古人。
    (▲万里长城)

    这一切,到了清朝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里长城也不修缮了。因为从此就再也没有北方草原民族南下掠夺的事件发生,中原王朝的大患从此消失。但接着沙俄帝国代替了蒙古成为清王朝的大患,当然这个属于题外话,我们下次再说呦。
    (▲中原王朝大患-北方游牧民族)

    满清的统治者们自己就是游牧民族出身,自然是知道蒙古人的厉害之处,因此在夺取政权后,采取多种措施加以限制。如不让蒙古人学习和接触汉人、禁止蒙古人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通过联姻稳定蒙古人,以此来限制了蒙古族人的发展。

    其实在清朝初期,满族跟蒙古人的关系还是特别好的,两个民族亲如兄弟一般。但是到了清朝真正入主中原后,因为畏惧蒙古人的勇猛,清政府才开始对蒙古实行特殊管制。一方面以在入主中原之前清朝已经从军事上彻底打服了蒙古兄弟;另一方面以宗室女外嫁各部首领及其子、侄,达到政治联姻效果;最后政治上,蒙古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扎萨克制”,即盟旗制度,和蒙八旗的建立和黄教的传播。

    总的来说就是先把蒙古人打服,在给和糖加上有效的行政管理,这样就彻底解决了隐患。打服和给糖这个我就不做细说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蒙古骑兵)

    有效的行政管理是解决这个隐患的根本

    • 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后金统治者对归附的蒙古部,按照女真八旗的原则在蒙古原有的社会制度上编制旗分,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扎萨克制”即盟旗制度,后以此办法陆续复制给后面归附满清的蒙古诸部。直至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部蒙古系重归中国后,蒙古全族悉数实行盟旗制度。
    • 并且这些蒙古盟旗并非行政机构,所谓的盟长听起来威风凛凛,其实不然他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充当三年一次的会盟召集人,履行练兵、清查钱谷、审理刑事案件之类,手无兵权,且不能干涉各旗的内部事务,更无权向各旗发布命令,起到的只是对各旗札萨克进行监督,并且有责任随时告发各旗的札萨克们不法或叛逆行为。

    可以说清朝的统治者这一招非常的高,直接就起到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

    (▲清朝时的蒙古勇士)

    隔离蒙古人,使其倒退

    • 除了在政治上分化蒙古使其没办法团结成为一个整体之外,清朝的统治者还将蒙古人隔离开来。在蒙古人生活的边境地区设置关卡,阻止蒙古人进入到中原中原地区,仅留下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等几个关口;而且这些蒙古人如果想进入中原地区还要先登记等审批通过了才会让你过关,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去,在你回去的时候在盘查一次,如果发现少人了,甚至就判你偷渡。真是搞笑在自己的国家里多呆几天或者去中原地区生活居然还算偷渡???三个大问号!!!

    • 然后清政府还禁止蒙古人学习汉文化,其目的就是不要让蒙古人与汉人之间形成交流,防止他们联合起来。甚至清政府还规定蒙古人不能取汉名、公文不能用汉字,只能用蒙古文或者满文,如果擅用汉字就得治罪等等。

    • 反之汉人也不能到蒙古的地盘上。即使要去,也得打申请登记,得到相关部门发批准才可以,同时不能跟蒙古人通婚,不准起蒙古名字等等一系列的规定,防止汉人帮助蒙古人反抗清廷。

    总之所做一切就是要蒙古人完完全全的隔离开来。所以为什么清朝二百七十余年,唯有蒙古地区一直很落后,生产力不进反退,就如我文中所说先把蒙古人打服,在给和糖加上有效的行政管理,分化蒙古,隔离蒙古人,自然就不会出现蒙古人南下劫掠的情况。

Relat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