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特别喜欢的短篇小说?_除了《变形记》,卡夫卡的短篇小说还有哪篇最值得读?
-
-
1、 有哪些你特别喜欢的短篇小说?
谢谢邀请。我特别喜欢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都入选过高中语文课本,《最后一片叶子》也脍炙人口,欧亨利是位有独特风格的杰出短篇小说家,构思巧妙,文笔夸张幽默,尤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就说说《麦琪的礼物》吧,德拉数着一块八毛七分钱,绝望地哭,收入每星期二十块,节约又节约,第二天是圣诞节了,这点钱怎么给丈夫吉姆买礼物呢?她早看中一根白金表链,配吉姆那块祖传金表。一咬牙她去卖掉了长过膝盖的秀发,得了二十块,花二十一块买下了表链,然后匆忙回家准备晚饭,等待吉姆回来把礼物送给他。
吉姆回来了,一眼看到麦琪的短发,顿时神情恍惚,不知所措,麦琪看到吉姆给她买的礼物才明白所以,原来吉姆给她买了一套配合她头发的昂贵发梳,现在头发没了,礼物显得很不合适了,吉姆真会伤心遗憾了。麦琪痛哭一场又破涕为笑,拿出她的表链让吉姆配上金表,然而吉姆为了买发梳把金表卖掉了。这两个傻得可爱的年轻人啊,让人心酸心疼又佩服的。
-
2、 除了《变形记》,卡夫卡的短篇小说还有哪篇最值得读?
奥地利小说《审判》是卡夫卡最为著名的长篇小说,1925年出版,小说叙述主人公约瑟夫.K在30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他自知无罪,找律师申诉,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法院是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法网笼罩着他,最后被杀死在采石场,这就是官僚制度下司法机构对他的"审判"。
世界就这样的毁灭了/世界就这样的毁灭了/不是轰的一声巨响/而是嘘的一声”读完卡夫卡的《审判》我莫名其妙的想起这个不知道哪位诗人写的诗句。但我并不觉得我的莫名其妙有多荒诞,因为比起卡夫卡作品的莫名其妙来说这简直不算什么,说得专业点,叫作荒诞,象征主义写作手法。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在约瑟夫·K三十岁生日那天,被莫名其妙的逮捕,没有逮捕的手续,没有说明逮捕的罪名,也不知道审判的主审法官,经过了一年莫名其妙的挣扎约瑟夫·K在他三十一岁生日的前夜被莫名其妙的处死,“跟一条狗一样”。也许我的总结让各位失望,可即使是译者总结得也并不比这个高明。就故事情节而言,读者带着疑问开始,然后带着疑问结束,这个审判没人知道案情,除了只在第三章《初审》中出现过一次的预审法官在从贫民区借来的“法庭”中向作为银行一级襄理的约瑟夫·K以下结论口气问的一句“您是房屋粉刷工吧”外别无其他。我必须坦诚的说明:除去初读这本书时新鲜的开始外,一直读到这本书的三分之二处,也没有领会到作者的高明,如同许多第一次读卡夫卡的人一样,觉得此书有一种催眠的效果,好在此书不长,否则我恐怕很难读完,如果那样恐怕从此与卡夫卡擦肩而过,失去了领悟卡夫卡这一人生快事(自以为是一下)。为此我不由得暗自庆幸,当然我觉得更值得庆幸的是卡夫卡那位执行遗嘱的朋友没有在中国当过语文老师或者判过高考作文,否则卡夫卡的著作可真的会被销毁了·
言归正传,我看了网上少得可怜的《审判》的书评,都是认为这部小说的“审判”至少包含着以下三层意思:即小说中的“审判”既被人看作是对无罪的审判,也被人们读作是对有罪的审判,同时还被人们解释为对“审判”的审判。主人公约瑟夫·K莫名其妙地在自己的寓所里被捕了,最后被判处死刑,这是对“无罪”的审判;K在上诉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作为这个罪恶世界中的一个环节,虽然为罪恶势力所害,但自己也在有意无意的为害他人,这便是对“有罪”的审判;在所有这些审判的背后还有一个最后的总审判,卡夫卡说:“我们发现自身处于罪孽很深重的状态中”,这与实际罪行无关,《审判》是遥遥无期的,只是永恒的法庭的一个总诉讼。
约瑟夫·K的性格的看法:K的性格具有软弱和坚强的双重性,这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写照
总的说,整部书中K一直在反抗,比起其他被告K是唯一反抗的人,然而由于性格另一方面的软弱,一切反抗都毫无意义。可以说K对“审判”和整个审判制度的反抗正是我们每个人对于社会强权的反抗,K的软弱正是我们的恐惧和妥协,很多时候正式因为后者——有时即使是很小的一部分——也使得反抗成为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