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怎样开始写作武侠小说的?_为什么有些武侠电影电视剧对话开始前都要哈哈大笑一下?
-
-
1、 金庸是怎样开始写作武侠小说的?
金庸先生最初是在香港《大公报》做编辑,后来脱离它来到了《新晚报》。当时是以“林欢”为笔名,在《新晚报》开设“下午茶座”,主要撰写影视评论。他的文章文笔委婉,见解清新,“是一时之选”。
后来便因此与影视界有了联络,并且写过几本剧本,如《绝代佳人》《王老虎抢亲》《兰花花》等等,但是由于长城电影公司为强调社会教育意义,限制较多,金庸觉得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思想,便决定转投办报办杂志。
在《新晚报》工作时,同在那儿做编辑的还有梁羽生,工作之余便一起下围棋,或者喝茶谈论武侠小说。
当时的香港,发生了一个著名的拳师比武事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比赛双方是太极派掌门人和白鹤派掌门人,擂台设在澳门。不过,这个比武虽然事情不算小,可是其过程或者说结局显得很滑稽:整场比武就是几个回合,时间不过几分钟;白鹤派掌门人一个不小心,被太极派掌门人一拳打在了脸上,结果是鼻子流血,比赛宣布结束。
事情虽然简单,但是人们街谈巷议议论纷纷。新闻界的人们大为兴奋,《新晚报》主编认为此事大有噱头,可以炒作应该做点文章;便安排人手开始写文。他们效率很高,在比武的第二天,便登出了广告要连载有关的武侠小说。
当时的重任是由梁羽生承担,他构思了一天,便开始写作连载,都是边写边登,最后这部《龙虎斗京华》大受欢迎,并且掀起了武侠小说热潮。
受此影响,金庸也开始构思武侠小说,涉足“武林”江湖。1955年在《新晚报》上,金庸开始连载他的新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香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使得他从此欲罢不能。自五十年代开始到七十年代退出“江湖”,他总共写出了十四部三十六册武侠小说。
金庸是用生命来进行创作的,他既不重复前人,也不重复自己,为武侠小说的现代化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是下午写小说,晚上写社评影评,并且其小说和社评影评都输一流。
有人说:“凡是有华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也有人说:“金庸的小说,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
-
2、 为什么有些武侠电影电视剧对话开始前都要哈哈大笑一下?
哈哈哈,谢邀。我是老田,我来答。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江湖也一样。西方人在街上打招呼喜欢说“嗨”,中国古代各位大侠大笑三声也一种礼貌行为和打招呼的方式。
其二,孙子兵法有云,古之战者,先礼后兵。究竟是孙子说的还是哪个孙子说的我忘了,你就当真事吧!大侠之间单挑或火拼,先要打个哈哈,“哈哈哈”大笑三声向对方致意一下,然后呢?左掌覆右拳,行个抱拳礼,摆个炮死,然后再动手。而不是像练“狮吼功”和“一阳指”的沈腾一样逼叨逼叨地大喊:你过来呀,你过来呀,你倒是过来呀!第三,回过头来,我们再聊聊孙子,孙子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对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人竞技,士气先行。临场比赛时,哈哈哈,大笑三声,一来可以振奋自己的士气,二来也可以震摄对方。由古自今,大家都喜欢这么玩,万一对方一不小心吓得大小便失禁尿了裤子也未可知之。
第四,套路,玩的全是套路,全TM是作家瞎编的,作家胡编、编剧乱写、演员乱演。如果临场实战打哈哈的话,对方早就趁这个空档一拳削过来了。对了,孙子兵法怎么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哈哈哈……